前些天,那个世界上最灵敏的暗物质探测器地下氙实验LUX小组宣布,还是没有找到暗物质,为捕捉暗物质颗粒所设计、迄今为止最灵敏的一个实验研究以一无所获告终。历经20个月的研究和搜寻,他们始终没能通过370千克的液态氙观察出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相撞的迹象。
有点sad,过去大半年里我总隐约预感到有什么大的宇宙奥秘会被科的揭开证并且无比期待它的发生,然而并没有。不过这同时也能说明,暗物质远比大家想的更难以捉摸。不是你想看,就能看。
但是看不到的东西不代表不存在。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天文学家就发现星系的旋转并不符合逻辑,所有悬臂星系外围的恒星旋转得比计算得出的预期速度快很多,而如果发光物质是这些星系的主要物质,那星系外围的恒星大概早就飞得不明所踪了。但如果能假设存在其他质量在对其产生作用和影响,星系的不合理旋转则能够被解释,而这些其他质量就是暗物质。
宇宙的27%由暗物质组成,也就是5倍于我们目前已知的宇宙物质,而在整个宇宙中,暗物质就像是胶水一样把所有物质连在一起。暗物质不会吸收、反射和辐射光,所以对现有科技而言,它仍是一个很难探测的对象。虽然从没直接观测到暗物质,但是科学家在发现光线在经过某处时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偏转,但该区域并没有可见物质也没有黑洞。所以大家都眉头一挑微微点头唔,是你了。
总的来说,现在市面上大多数科学家对暗物质的存在都是持相信态度的,毕竟它的存在意味着很多问题都能够被解释。把未知的困惑和难题归结给看不见的物质,这确实是明智之举。just kidding,建立在解决问题上的假设可是相当有意义的(严肃脸)。
说到暗物质,许多人都会联想到暗能量,那位使宇宙加速膨胀的主儿。当然它也是一些学者的猜想,指的是一种充溢于空间的、负压强的能量。之所以都姓暗,是因为二者迄今为止都没有被观测到。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一些假想的联系。据说一项新研究发现,一部分的暗物质正在逐渐消失,而导致这些暗物质消失的很有可能就是暗能量,也就是说它们很可能会消耗暗物质。
一旦这个假设成立,宇宙最后就会变成近乎绝对的一片虚无。
当然这即使发生,大概也会是在十个宇宙年以后。所以我们还是有时间去度过这一生的。如果说人生的最后也是虚无,那现在就需要去经历更多,正因世上没有永恒,一切才有意义啊。而如果假设灵魂不死,有了某种程度上的永生,那些意义又更具有意义了,因为意识具有记忆功能,或者会在迷糊中忆起过往某个瞬间然后由衷觉得没那么多遗憾。
窗外两只胶袋遥遥对应旋转起来,这一幕又让我想到了量子纠缠。两只胶袋同时出现在13层楼的高度,一远一近同时旋转,短短几秒刚好被我不经意的一瞥所发现,这是纯粹概率性的一种偶然,而量子纠缠则不是偶然和巧合那么简单。
和前面两位姓暗的不同,量子纠缠理论已经被实验验证,即为粒子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粒子组成的系统中相互影响和变化的一种现象。譬如说处于纠缠态的两个粒子,无论相隔多远,一方发生了变化,另一方也会随之即刻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种现象在我这个文科生眼里实在是神奇又有趣无比。宇宙太宏大,即便如此,我们已知的物质也仅仅只是整个宇宙所有物质中的5%,其余的95%宇宙物质仍处于人类科研的未知区域。既然尚有那么多的未知,那是不是可以说很多既定的东西都能被推翻和重置?
如果真的还有95%的未知物质存在于这个宇宙,那会不会很多东西都可以是存在的?许多那些人们看似脑洞大开不符合科学逻辑的假设和想象,以及人们现有知识水平还无法想象的,会不会都存在?很多尚未能被解释的现象被冠以不科学的的名号,其实只是超出了现代科技的研究范畴。科学很重要,它是论证真理的途径,但并非真理本身。如此说来,如果把意识放在量子态去分析,或者也可以是物质的一种。
想来想去,外太空的螺丝批,其实就是人的意识吧。然而宇宙这么大这么多未知,我们还有什么是不能释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