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筋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将钢筋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埋植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之上已到达后期为结构增层改造的目的。在实际工程中,化学植筋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技术很快在建筑市场中得到发展,与此同时在化学植筋过程中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固定,不会对基层产生膨胀破坏,使得其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如今已成为结构改造加固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施工技术。
说到植筋技术的施工工艺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说,植筋胶施工不就是测量放线成孔清孔钢筋清理以及注入胶植筋等施工工艺么?那么关于其施工工艺的具体流程你真的做对了吗?接下来我们首先对植筋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说明,然后再逐步解读植筋技术在实际工程中每个步骤到底该如何去做?
在实际工程中,植筋技术常常会出现原有混凝土强度不足、定位不准确、植筋间距与边距问题、孔深和孔径不足、清孔不净、钢筋生锈问题、植筋胶不饱满以及植筋胶的质量问题达不到规范要求,锚固后现场试验拉拔测试结果合格但其抗老化性不合格等质量问题。因此就必须对植筋技术的施工工艺及流程进行严格把控,加强锚固质量检查与验收,确保加固改造过程中化学植筋的工程质量。
接着我们将逐一对结构植筋关键节点及控制重点进行--解析:
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当新增构件为悬挑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当新增构件为其它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
植筋定位:若植筋孔位受原钢筋干扰,应通知设计单位变更植筋位置,并出具变更设计通知单。
植筋边距与间距:
胶黏剂等级
构造条件
基材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C20
C25
C30
C40
≥60
A级胶或B级胶
S1≥5d S2≥2.5d
2.3
2.7
3.7
4.0
4.5
A级胶
S1≥6d S2≥3.0d
2.3
2.7
4.0
4.5
5.0
S1≥7d S2≥3.5d
2.3
2.7
4.5
5.0
5.5
注:1当使用表中的fbd值时,其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值;
2 S1 为植筋间距;S2为植筋边距;
3 fbd值仅适应于带肋钢筋或全螺纹螺杆的粘结锚固。
植筋直径与对应的钻孔直径设计值:
植筋直径与对应的钻孔直径设计值
钢筋直径d(mm)
钻孔直径设计值d(mm)
6
10
8
12
10
14
12
16
14
18
16
20
18
22
20
25
22
28
25
32
28
35
32
40
植筋有效深度:严格按设计要求的深度执行,如设计没有要求是其有效锚固深度不应低于15d(d为钢筋直径)。
清孔:植筋孔洞钻好后应先采用硬毛刷进行清孔(严禁使用软毛刷,如果使用软毛刷会使孔壁的粉尘产生抛光效果),再用压缩空气机或手动吹风机清除孔内粉尘,如此反复处理不应少于3次,其主要目的是清除孔壁有松动的砂石或附着孔壁上的粉尘,严禁使用棉纱沾丙酮清洗孔壁,其主要隐患在棉纱容易保留在毛面的孔壁上和对其孔壁的干燥程度(特别深的孔洞不容易干燥)
筋的处理:植入部位的钢筋必须除锈处理,否则就是锈迹隔离了结构胶与混凝土的粘结效果。
植筋胶的注入:注入结构胶为孔深的2/3,一般人工注入并在孔洞内加以搅拌,是结构胶与孔壁之间更好结合,采用注射式植筋胶与孔壁之间不能形成很好的粘结效果。
钢筋的埋置:将处理好的钢筋慢慢植入孔洞之中,并且沿着同一方向进行旋转,直至钢筋到达孔底位置,并以植入钢筋后有少许胶液溢出为度,如若没有,则证明所注结构胶不够,应将钢筋拔出重新注胶植筋。在任何工程中,均不得采用钢筋从胶桶中粘胶塞进孔洞的施工方法。
植筋胶要求:胶黏剂应采用改性环氧类或改性乙烯基至类结构胶黏剂,重要构件必须采用A级胶(符合标准的结构胶一般为1:2或1:3配比,例如不合格的植筋胶固化剂呈粉状或牙膏状,一般配比为100:2~6)
植筋寿命的不等式:植筋完成后现场抗拉拔实验数据≠结构设计的合理年限,主要取决于结构胶的耐湿热老化能力、耐冻融能力、耐疲劳应力作用能力、耐长期应力能力、耐盐雾作用、耐酸碱介质作用等性能。
因此,植筋效果好不好,应严格控制原材料、施工过程工艺和责任心,所以只有真正对其施工工艺及流程进行严格把控,才能对加固改造工程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