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钛性质极佳,军事领域应用广泛
钛是一种银白色的过渡金属,是地壳中分布最广和储量最为丰富的元素之一。金属钛Ti密度为4.5克/立方厘米、熔点1668°C、沸点3260°C。
钛元素有许多重要的特性,如密度低、比强度高、耐腐蚀、导热率低、无磁性、生理相容性好,具有储氢、超导、形状记忆、超弹等特殊功能。
总的来说,金属钛最为突出的两大优点是比强度高和耐腐蚀性强,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常规兵器、舰艇及海洋工程、核电及火力发电、化工与石油化工、冶金、建筑、交通、体育与生活用品等领域,尤其在军工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钛有色金属领域产业链:钛矿→海绵钛→钛锭→钛材
钛行业的产业链可以简单地分为两条,一是有色金属领域产业链:钛矿→海绵钛→钛锭→钛材;二是化工领域产业链:钛矿→钛白粉。
这两条产业链在上游彼此紧密联系,但在中游和下游却又彼此相互独立。从有色领域整个产业链来看,海绵钛仍然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钛材则处于中低端钛材竞争激烈、高端钛材制造能力严重不足的结构性过剩之中。
因此,整个产业链的核心壁垒不在于上游原料的供应,而是在于钛材的加工能力,尤其是高端钛材的研发能力和制造工艺。
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四个国家掌握完整钛工业产业链的生产技术,形成四强称雄的格局。钛有色金属产业链自上而下可以划分为3大部分:
(1) 上游包括钛铁矿、金红石等钛矿资源,以及由钛铁矿加工而成的人造金红石、钛渣和四氯化钛。
(2) 中游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通过四氯化钛还原生成海绵钛;二是海绵钛熔铸成钛锭,再制备钛加工材包括锻件、棒材、板材、管材、线材、丝材等。
(3) 下游主要是根据具体的应用如航空航天、石化、核电、舰船、海水淡化、汽车、体育医药等领域的要求将钛材毛坯进一步加工。
以史为镜,钛行业呈现周期性发展特征
从历史发展来看,钛行业的发展与全球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体现出较强的周期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钛行业重要的下游应用领域多为周期性较强的行业。
从当前时点来看,目前处于在经历行业低谷后新一轮发展周期的起步阶段,随着行业去产能接近尾声和下游需求的逐步向好,未来3-5年钛行业产业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具备较好的发展机遇。
具体来说,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钛行业发展经历了两轮较长的发展周期
第一轮周期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段时期由于美国民用航空工业的复苏和日本化学、发电工业市场的崛起使得国际钛加工业市场处于相对活跃的阶段;到20世纪80-90年代初,随着美国经济衰退和日本经济泡沫的崩溃,加上前苏联囤积的大量库存,导致钛行业陷入低迷;此轮发展周期历时30年左右。
第二轮周期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段期间钛行业重拾繁荣发展局面。从供给方面来看,到2004年全球海绵钛产能较1997年的峰值减少了22%,美国海绵钛和钛锭的生产厂商从11家降至5家;
从需求方面来看,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加之国际航空业呈现飞速发展的势头,尤其是空客A380和波音787用钛量的增长,这段时期高钛渣和海绵钛的价格分别上涨71%和49%。
但到2008年全球海绵钛产能逐步增加叠加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经济形势动荡导致钛行业发展再次陷入低迷。此轮发展周期历时10年左右。
比较钛行业两轮周期可以看到两者存在明显的异同点。相同点在于钛的两轮周期轮回和航空航天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钛周期的开端往往伴随着航空业需求的崛起。不同点在于后一轮发展周期的时间要明显的短于前一轮发展周期,我们认为主要与前一轮发展周期国际环境动荡,整体经济发展形势相对较差有关。
海绵钛:中国海绵钛产能出清接近尾声,价格有望逐步上行
中国海绵钛产能出清效果显著,从2012年的14.85万吨逐步出清至2016年的8.8万吨,2016年产量6.7万吨。目前海绵钛价格5.2万元/吨,我们认为海绵钛价格已经见底,未来随着下游需求的向好,加之原材料及环保成本的抬升,预计海绵钛价格将持续上行。
此外,随着军工钛材需求的快速增长,我们判断高品质军工小颗粒海绵钛与普通工业级海绵钛的价差呈现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钛材: 高端钛材需求持续攀升
带动行业基本面持续改善钛材加工难的特性决定了钛产业链中最核心的壁垒不在于上游资源,而在于钛材加工环节。
技术积淀、设备水平、供货资质和研发能力等是钛材企业加工能力差异的主要体现。全球钛材行业经过高度整合,目前已形成俄罗斯VSMPO-AVISMA、美国精密铸件PCC(已收购TIMET)、中国宝钛股份、美国铝业(RTI)、美国阿勒格尼技术(ATI)行业前五大知名厂商。
同时,中国钛材供给分化严重,处于中低端钛材竞争激烈、高端钛材制造能力严重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中,高端钛材加工能力直接决定钛材企业的竞争优势。
目前中国钛材需求结构开始出现明显改善(2016年钛材产量4.95万吨,销量4.4万吨,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和医药领域钛材分别增长180%、30%和108%)。我们认为,随着高端钛材需求的持续增长,未来需求占比将有望逐步超过传统工业用钛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