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3-19 88号小编不会拍电影 确是好的企业家
记者:据我所知,您在江南大学是读的应用化学专业,但从您的工作经历看,先是做了导演,后创办了无人机企业。这之间有何关联?涉足无人机行业的原因是什么?
记者:据我所知,您在江南大学是读的应用化学专业,但从您的工作经历看,先是做了导演,后创办了无人机企业。这之间有何关联?涉足无人机行业的原因是什么?
数字鹰科技董事长陈乐春(以下简称陈乐春):应该说是兴趣使然+技术依持。首先我个人非常喜欢拍摄,加上当时影视新技术——特效的运用与兴起,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我开始研究影视拍摄以及特效制作,之后也顺势成为了一名特效导演。而在真正的实践拍摄过程中我遇上了问题:由于当时用于高空的拍摄器械不够稳定导致很多影视场景达不到预期的设想,让我比较苦恼,于是我就开始琢磨着能不能让摄影摄像器材飞到空中。
从那时开始,凭着满腔热情以及工科出身的技术基础,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干出了点名堂。而且,我越来越觉得,航空拍摄在未来一定会成为主流,市场潜力会很大。也因此在2010年,我与几位同样从事科技研发的朋友成立了科研工作室,用于研发适用于高空拍摄的飞行器,无人机方向的创业就是从那时开始的,这也是如今数字鹰科技的前身。
记者:如您所说,产业界很早就开始寻求从空中获取数据,过去几年,无人机带我们向物理世界的第三个维度延伸过程中大放异彩,数字鹰科技也适逢其时。那么,您认为驱动无人机发展的产业环境是什么呢?
陈乐春:本世纪初,无人机作为带我们通往空中的载体,已被誉为飞行物联网。究其根本,应用需求、技术和政策依然是无人机产业发展的三大驱动力。
首先,从应用需求来看,由于具有成本相对较低、无人员伤亡风险、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势特征,特别是在许多复杂、危险的空中活动中具备的独特优势被广泛应用。而且,随着无人机在应用市场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其优势将不断体现。
其次,从技术层面来看,无人机研发是一个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借力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环境,从研发到新料、电子器件、软件设计等诸多技术领域得到了提升。
第三,从政策层面来看,不管是国务院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要求推进无人机产业化快速发展,还是国务院在印发的《关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信息化的十三五规划》中,都针对无人机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规划和具体的扶持政策。在这一趋势下,国家发改委频繁出台了关于推进通用航空发展的政策,并积极开展通航试点示范工作。进一步明确通用航空发展线路图,明确了放管结合,以放为主的通航管理改革思路,并于2017年初在华东地区开展无人机研发试飞基地建设试点工作,探索无人机研发试飞管理模式,引导无人机有序发展。
记者:眼下,无人机市场潜力巨大且变幻莫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专注于不同的细分领域并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是立足之本,您怎么看?
陈乐春:无人机市场潜力巨大是业界共识,值得注意的是,其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我个人认为,无人机企业要不断拓展应用边界、形成可持续的市场空间。同时,在核心技术的排他性方面,企业如果不能拥有足够高的技术门槛与竞争力,也会出现生存问题。
因此,数字鹰科技在技术方面的专注与沉淀是有目共睹的。目前,数字鹰科技拥有100多项专利及IOS9001/14001体系认证。在2017年,我们的QR系列无人机拦截系统研发成功,获得公安部检测报告并大批推向市场。同时,顺利完成了公司股改,并成立了继盐城、泰州、浙江、上海之后的第5家分公司——安徽分公司。
价值最大化乃当务之急
在各个应用场景的实践中,无人机几个小时完成的人工往往需要几天甚至几十天。可见,不管是田间地头,还是影像数据与高危作业,无人机将有能力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和低成本来弥合地面和天空的间距。但是,如果想从中获益,你需要有一套战略。
记者:叫好不叫座似乎是当前无人机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您是怎么考虑的?应该如何破解呢?
陈乐春:我认为解决好用户端的问题,才能破解市场问题。就拿植保无人机来说,这两年可以说是井喷式发展,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在做植保无人机,那么,怎么才能从中脱颖而出呢?我们作为研发者,我对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但消费者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担忧,毕竟几万元一台的植保无人机在老百姓心里也算是一笔巨款了,所以我认为整个售后的服务体系绝不能马虎。
在这方面,数字鹰科技可谓下足了功夫,除了完善企业自身的技术生产链保证产品质量外,公司更是为客户提供了保险服务。2017年2月,数字鹰科技与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就无人机保险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希望用户在享用无人机产品带来便利的同时,真正做到买的放心、用的舒心。
记者:说到植保无人机,去年3月,数字鹰科技推出了AK-61,这是否意味着数字鹰科技在未来抢食植保无人机市场蛋糕中有了自己的利器?
陈乐春:我们数字鹰科技不做无人机制造业的竞争者,而是无人机应用领域的开拓者。目前,虽然无人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需求在不断增加,但总体技术还比较落后,市场仍处于初期阶段,只在农林植保、电力巡检、航拍航测等为数不多的领域得到了认可并进行了应用,在其它行业应用领域依旧是以中低端、实验、试用为主,尚未形成成熟、稳定的市场。所以,希望数字鹰科技和其它行业企业一道,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解决无人机的数据+融合+应用问题,将无人机的价值最大化才是当务之急。
记者:您认为我国无人机经济较快发展的瓶颈是什么?
陈乐春:首先,任何一个对人类生活有重大影响的产品都需要在实践中反复验证和不断改进,我们需要有耐心。其次,就目前民用无人机市场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如若突破空域资源和问题两大难题,其市场有可能呈现爆发式增长。
应用场景尚需深度开掘
若以电脑的发展史来看待无人机,我们似乎还在电脑主机占满整个房间的阶段。所以,无人机在未来无论是应用领域亦或是商机,均有无限扩张可能。
记者:美国一家无人机软件科技公司DroneDeploy发布的行业趋势分析报告显示,无人机将在2018年成为主流,其功能以及应用将得到历史性的革命。数字鹰科技是如何定义2018年的?
陈乐春:我个人觉得今年是无人机企业在细分领域的夯实年、深耕年。仍以植保无人机为例,市场上的植保无人机产品和作业中实际所需要的植保无人机产品还有不少距离,所以说,无人机企业不仅要精通农机制造工艺,还要符合我国农业用户的需求,这是一个复杂的生态链。
继去年推出植保无人机AK-61后,无人值守将是数字鹰科技的一大主攻方向。目前尚需解决两大基本问题,即电池续航和自动充电。如果电池续航的时间长,飞机的空飞时间也会增长,而这一瓶颈需要由电池行业领域来解决。这个问题一解决,再结合数字鹰科技自动充电方面的专利,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做到无人值守,而且,无人值守将是未来的趋势。
记者:今年1月,英特尔展示了一款可以搭载2人的无人机;2月初,亿航184系列载人飞行测试同样引起业内关注。那么,载人无人机是否又是一个风口呢?
陈乐春:这同样是无人机在拓展应用场景的案例,业界称之为无人飞的。其实,不仅不少国家造出了能载人的无人机,中国在这个领域也有不少探路者。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飞行电摩黑马以及已成功完成试飞试验的飞行滑板也归属于载人飞行器这一类内。载人无人机的横空出世给人们的出行模式以及生活习惯提供了新的构思,的确称的上是行业发展的一个新风口。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意识到一点:载人飞行器距离颠覆现代出行方式真正普及还是有很长远的一段路要走的。考虑到低空飞行的安全性以及相关管理规范依旧一片空白等因素,它目前主要的应用范围还是在、运动、安防、救援等特殊领域。
不过总体来看,空中的无人驾驶交通已展现出了颠覆性的生命力。而且,企业界并非唯一认识到无人机巨大潜力的群体,学术界也认为无人机的许多用途有待开掘。所以,吃透无人机作为一种平台的颠覆能量,把它运用到极致,你就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