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郭鹤年曾经得到过代表企业界最高荣誉的“金字塔奖”,他毫无疑问是马来西亚人的骄傲;而新加坡媒体,也把郭鹤年称为“新加坡著名企业家”——新加坡政府也曾颁奖给他;香港人同样把他排进“百位香港富豪”名单……这些混乱的荣誉,一方面表现了人们对郭鹤年的尊敬,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郭鹤年本人很少出面解释或说明什么。虽然身家显赫,郭鹤年却像一位“大隐隐于市”的隐者,数十年来,他公开接受过的采访只有两次。
目前,郭氏家族拥有玻璃市种植、彩虹产业、联邦面粉、香格里拉、拉曼锡矿、马国际船务公司、太平洋航运等数家上市公司,其贸易与融资网络涵盖东南亚、香港、台湾乃至整个亚太地区。
商道传家
“由于父亲是一位商人,诸如‘商业道德’、‘诚实’、‘一言九鼎’是他经常提到的词汇,这些都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实,郭鹤年的父母都是中国福州人。其父郭钦鉴在1909年来到马来西亚新山市,在兄长开办的专营大米、大豆和糖类生意的东升公司打工。新山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是被称作“天府之州”的柔佛州的首府,与新加坡只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
随着东升业务的不断扩展,郭钦鉴逐渐开始接手一些经营和管理事务。他善于交际,人脉广泛,当时柔佛州的州务大臣拿督翁、苏丹依布拉欣等政界要人都是他的朋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虽然给马来西亚的经济造成了重大打击,但也打破了原先英国人建立的头盘商制度——即战前,只有英国人才能做头盘商,马来西亚当地商人只有资格做中介商。战后,英国人纷纷回国,一些本地商人抓住机会填补空缺,迅速崛起。郭钦鉴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由于和拿督翁的关系,郭钦鉴得到了粮食供应权,很快控制了整个柔佛州的大米和面粉生意。此外,郭钦鉴还从依布拉欣那里得到了从事一些特许生意的执照和准许证。战后短短几年,郭家迅速成为柔佛州、乃至整个马来西亚著名的富豪家族。
郭鹤年生于1923年,在家中排行老三,两个哥哥名叫郭鹤举和郭鹤龄。兄弟三人中学时都就读于新山英文书院,这是一所在马来西亚极负盛名的学校,马来西亚第二、三任首相都曾在这所学校就读。在这里,郭鹤年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基础。之后,他又进入当地著名的华文学校宽柔中学学习了一年。郭鹤年曾说:“一个人如果能够改善他的沟通技巧,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更加接近他”。事实上,在这两所学校的学习,不仅让郭鹤年同时具备英文和华文的沟通能力,更让他和不少日后的马来西亚政界要人成为好友。
中学毕业后,18岁的郭鹤年进入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学习了一年。莱佛士学院也是一所名校,曾担任过马来西亚总理的拉扎克与侯赛因、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都是这所学校的校友。
除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对郭鹤年影响深远。在郭鹤年小时候,父亲郭钦鉴就有意识地培养他对商业的认识、对传统商业道德的理解。郭鹤年曾在一次简短的演说中提到:“由于父亲是一位商人,诸如‘商业道德’、‘诚实’、‘一言九鼎’是他经常提到的词汇,这些都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也受过高等教育,毕业于福州协和大学,郭鹤年对她的话尤其听从。他曾回忆说:“母亲是影响我一生最大的人。”
事实上,郭家三兄弟都很出色。只不过,郭鹤年的两个哥哥主要在政治方面发展。郭鹤举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代表马来西亚出使荷兰、比利时、前联邦德国等国家,并曾被委任为马来西亚驻欧共体首席代表,返国后还担任了马来西亚旅游局主席的职务。而郭鹤龄则是马来西亚共产党内的一位著名人物。
1947年,郭钦鉴拨出部分资金,让郭鹤年去新加坡创业。据《财富》杂志早年的报道,郭鹤年当年的创业资金大约33333美元、合马币10万令吉。24岁的郭鹤年在新加坡创立了他生平的第一家公司——力克务公司,经营杂货贸易、船务经纪等。力克务发展得不错,于1965年更名为郭兄弟(新加坡)有限公司,成为郭氏家族在新加坡的大本营。
1948年,郭钦鉴去世。由于生前对当地华人事务做出了很多贡献,新山市政府将惹兰亚相的一条街命名为郭钦鉴路。在母亲郑格如的建议下,郭家第二代把家族资产联合起来,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郭鹤年被推举为董事主席。
5年后,由于郭鹤龄在内战中牺牲,郭家受到英殖民当局的监视,生意发展受挫。在这种情况下,郭鹤年到英国暂住了几年。在英国期间,他对期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0 年以前的期货以农产品(行情论坛)为主,白糖、土豆和咖啡是三个主要的交易品种,郭鹤年对白糖期货最感兴趣。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天天流连于伦敦的商品交易所,逐渐对全球糖业的贸易情况有了深入了解。
找紧固件,买紧固件,卖紧固件,就上88号五金门户网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