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讯】电商代运营行业正在变成沉默的螺旋。自传统企业对电商套路愈发熟稔,代运营看似成为过时的产物。虽有人大声疾呼“代运营必亡”,但依然无法刺激到整个行业。
沉静如湖面的代运营商,话语缺失下,是一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谁有资格电商代运营的第一把交椅?
低调内敛的“带头大哥”
互联网的丛林法则,没有人记得谁是行业NO.3,电商亦然。所以,无论是平台之间,还是其他第三方服务行业,大家都竞相成为行业老大。但这种情形在代运营领域却不彰显。
在记者日前进行的一份调查问卷中,涉及到谁才是国内电商代运营NO.1的问题,有接近一半的参与者将选票投给了宝尊。除了排名第二的瑞金麟票数偏多外,其他几家代运营公司不相伯仲。
据记者了解,上海宝尊自2007年成立以来,就致力于给传统品牌做电商“管家”。特别是依附于天猫和淘宝两大平台,协助品牌商发力线上渠道。
目前,包括古驰、耐克、匡威、李维斯、Jack Wolfskin、etam、esprit、微软、哈根达斯、迪士尼等众多国际品牌均有宝尊作为代运营方。
不过,宝尊在业内曝光极少,创始人也极为低调,其业务现况更鲜有披露。不过,早在2010年,宝尊曾获得阿里巴巴的投资,这也让这家代运营商瞬间化身“富二代”。
六成卖家称代运营离死不远?
同样来自记者的调查,有54.9%的投票者认为,电商代运营行业并未过时,且随着电商企业的不断增多,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传统品牌触网,代运营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性。
“总有一些企业会‘断奶’,但还会有大量的需求存在,尤其是部分特殊类目,以及试图借助电商渠道低成本入华的国际品牌。”某代运营商表示,代运营未来的出路肯定是越来越细分,越来越专业,并且从前端营销向后端供应链、仓储物流等多种资源整合过渡。
亿邦调查显示,近60%尚未尝试电商“禁果”的传统品牌对代运营有明确的需求;22.2%的特色品类则更加需要专业的代运营商来辅助。
“从我们这几年对代运营的理解来看,并不主张中国制造企业过度地参与到零售端。零售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在社会化分工专业性上面,建议中国的制造企业尊重专业化的分工。”家电代运营商新七天CEO左英杰表示。
此外,关于代运营行业是否会走向覆灭,则各有不同判断。40%左右的投票指出,“代运营必亡论”略显浮夸,但逐步走向消亡也只是时间问题,属于商业规律。
即使是在过去高增长阶段,代运营商也从未放松警惕,“替别人养孩子”的尴尬心态令其进退维谷。
这样的窘境并非国内的特例。美国最大的代运营商GSI,同样摆脱被品牌商甩开的宿命,每年都会面临被自己带上电子商务之路的品牌“单飞”的情况。如今这家代运营鼻祖级企业已经被ebay收购。
商家最怕代运营“跑路”
据记者了解,唱衰代运营行业者往往是希望代运营行业能够迅速求变,由原先单一的代理运营和卖货模式变得更加立体,特别是在网络营销、IT系统建设和供应链整合方面。瑞金麟联合创始人安士辉曾经两次放言代运营行业将在2014年洗牌,存活下来的大公司不超过10家。佐证是“正在兴起的O2O浪潮要求互联网公司具备线上线下整合的能力,这必将挤压单纯的代运营商的成长空间。”
显然,除了电商大环境的演进,代运营行业自身的局限性也暴露了行业内部的乱象。
早在2012年,代运营行业就遭遇内部洗牌,优胜劣汰成为自然规律。但目前现存的两三千家代运营公司仍然良莠不齐,甚至“骗吃骗喝”的忽悠型代运营商大有人在。
有数据显示,电商代运营市场份额已达百亿元,并以每年300%的增幅高速成长。但根据从业者的经验判断,增速远远没有达到预期。
代运营行业正在成为竞争红海,但基本云集在中低端的运营商无序竞争,高端代运营基本缺失,难成气候。
据业内人士透露,为了赚钱,代运营商疯狂地寻求各类客户,超出了自己擅长的品类范畴之外也敢接单,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
“判断一家代运营公司是否运转正常,通常是要看续签率,而不是仅仅是交易额。”业内人士介绍,虽然业界没有统一的标准,但续签率低的企业往往无法兑现承接业务时承诺的保底销量。
目前,在众多暴露的问题中,对于那些无意兑现签约承诺、习惯做甩手掌柜的行为,最为令商家深恶痛绝。此外,过于低价冲击销量、折损品牌羽翼、借促销骗补等行为也是代运营行业多年积累的“怪癖”也对行业口碑造成一次次的打击。
找紧固件,买紧固件,卖紧固件,就上88号五金门户网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