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人流不如外围店面 业绩也在下降
2015年年底,集美万达百货撤柜;2015年8月10日,东百购物中心明发店正式闭店;2015年7月,中闽百汇结束了它在中山路的征途,2013年它进驻中山路,经营面积将近17000平方米,定位中高端综合百货,一年多以后却选择了退出;定位为时尚精品百货的美岁百货也于去年从中华城撤出,从开业到闭店,前后不到4年。
相比而言,巴黎春天百货世贸店有至少13年的历史,在众多关门谢客的百货中可称“长寿”。尽管曾是火车站商圈的桥头堡,如今也谢幕退出商圈。
记者选了一个非周末的晚上,走访了一些购物中心内的百货门店。仙岳路的这个购物中心里,相同时间里,百货店里人流不多,一些服装店业务员在无聊地打电话,百货店外购物中心的商店里,同样是服装类,人气却要旺得多。一些百货店内的专柜,店员人数甚至比顾客还多。
直观感受反映在数据上,就是下滑——业绩下滑,店面占比也在下滑。
根据商务部的监测数据,2016年1-2月份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3%,从业态分布来看,网络零售、超市、购物中心、专门店都有增长,唯独百货店下降了1.1%。从业绩方面来看,2015年,百货公司的业绩也普遍在下滑。如上市公司王府井百货,2015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5.19%。东百集团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88%,净利润下降66.24%。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的80家会员企业利润总额下跌12.05%。虽然厦门市商务局的有关负责人没有直接提供本地的相关数据,不过他向记者表示,近两年来,我市百货行业整体表现都不佳。
我们更要注意到的是:百货店面占比下滑的趋势似乎同样不可逆转。据记者从罗宾森购物广场获得的相关数据显示,零售业态店面在整个购物中心的面积比重下降了不少,包括服装、鞋类、手表等在内的店面,从60%降到45%——占比从六成跌破了50%。
“百货”这个曾经以满足消费者购物为主要目标的传统业态,正在逐渐淡出——无论是整体退出还是逐步被拿掉,“去百货化”已经或急或缓地、不可逆转地开始了。
转型·探因
联营制弊端明显 电商代购猛烈冲击
记者走访多家百货店发现,一楼卖珠宝、化妆品,二楼卖女装,三楼卖男装……这样的格局,几乎是每家百货店的“标配”。
“在联营模式下,同一品牌的代理商自然不会只选择一家商场合作,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同质化竞争的局面。” 一家商场的负责人说。
目前,百货店主要采取联营制,也被业内人士俗称为“二房东”模式:百货店从开发商手里租来经营场所,再将其分租给品牌商收取租金,然后按商户销售额以一定的比例抽取扣点作为盈利来源。
一位百货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联营模式除了带来“千店一面”的弊端外,还有明显的缺陷:百货店无法全面掌握顾客的资料,难以及时把握消费需求变化并作出品类调整;同时百货店也没有商品的定价权,在售后服务等方面也受到限制。
罗宾森购物广场招商部的卞正辉则认为,在百货店的联营模式中,管理方统一收银进行扣点,钱款要到下个月才能划拨给商户,这就意味着,商户的资金在管理方处积压了一个月,无法流转,一旦资金链发生问题,会带来不少麻烦。
罗宾森购物广场招商总监黄云鹏说,百货业越来越不景气,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商、代购的冲击,“那些相对中低端的、可以代购的产品,生存空间就会越来越小。”
百货主营的衣服、鞋子等标准化商品,实体店有,网上也买得到,价格甚至更便宜,这导致一些实体店渐渐沦为了电商的“试衣间”——也就是说,作为单一零售渠道,百货业本身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的多样化和体验化。
黄云鹏也提到,不容易受到冲击的是单价高、个性化、注重体验的东西——价格、质量高的货品,其实依然受到追捧。
找紧固件,买紧固件,卖紧固件,就上88号五金门户网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