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9日北京晨报
钱夙伟
今年3月,位于将军山龙泉寺风景区的民国报人张友鸾之墓,还被列在迁移名册里,南京市市长季建业的一个批示改变了它的命运。在批示中,季建业明确要求调查此事,并说:“如风景区建设把名人墓迁了,岂不酿成‘无文化’之笑话?”他还提醒,“别再干这类糗事了。”(4月18日《现代快报》)
张友鸾是中国报业先驱邵飘萍的弟子,早在民国时期就已名扬天下,他与南京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不仅主办了《南京人报》,而且写下了大量与南京有关的小说。因此,碑文称他为“南京人之挚友”。无疑,张友鸾之墓,厚重了景区的文化积淀,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含量,作为南京文脉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景区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而这应该是一个常识。
荒唐的是,因为龙泉寺风景区要重新规划设计,相关单位竟要求其家属将墓地迁走。幸而老报人、新华日报社原社长刘向东“与张友鸾先生的女婿是同事,认识多年”,得知这个消息后写信给季建业市长,于是才有了季市长的批示,也因此,让人颇多感慨。因为,文化遗存的保留,经历这样堪称惊险的过程,并不是个别现象。
季市长的批示,固然让张友鸾之墓幸免于难,但同时恰恰凸现出文化遗存保护机制的匮乏。市长不可能为这样的“糗事”一一批示,文化遗存的保护必须要有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其执行和落实能得到严格保证的保护机制。
找紧固件,买紧固件,卖紧固件,就上88号五金门户网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