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9日湖州日报
钱夙伟
境外国有资产目前基本是一本糊涂账,这是国资研究领域的专家们基本认同的一个现实。继中航油、中信泰富海外巨亏事件后,不久前,中铁建由于沙特轻轨项目实际工程量比合同工程量增加,亏损高达41.53亿元。而呈现在公众视野之内的央企海外亏损仅是境外国资亏损的冰山一角。
国资委统计,截至2009年底,共有108户央企投资涉及境外单位5901户,央企境外资产超过4万亿元。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基数之下,已曝光的海外亏损仅是“冰山一角”,那么,实际流失的国资又是多少?无疑,这已是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
据称个人代持境外产权是央企境外资产最大的“出血点”,“个人代持股份的有关管理关系没有理顺,存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产权争议的风险”。所谓“个人代持产权”,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便于境外投资的顺利开展,国有企业采取对外以民间投资的形式,由高管人员代持国有股份。让人不解的是,即使“代持”,但从一开始就没有改变资产的性质,“产权争议”从何而来?又何以成为最大的“出血点”?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其他原因,是如国资委领导在内部会议所批评的,部分央企主管“为创造政绩”、“营造自己的王国”、“打造知名度”、“情况不明决心大”而盲目投资。境外人员挥霍、浪费、携款潜逃。未经批准在境外进行高风险投机经营造成巨额损失。未经批准或未办理有关法律手续,将国有资产以个人名义在外注册。任用外籍人员不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凡此种种,其实并不让人陌生。
确实,这样的原因,于国内,早已屡见不鲜。而海外市场比国内更复杂也更多风险,以这样的“作派”原封不动地搬到境外投资,那么,比如“代持”成了国有资产转移到个人口袋的捷径,而乱拍板、政绩工程之类,更尤如去境外当散财童子,巨亏当然是不可避免。
据悉,目前,国资委正在研究制定新的央企境外资产监管办法,包括限定企业的境外投资资质、规范央企海外产权、改革海外投资审批办法、建立风险预警体系等。其实,最需要完善和强化的,是问责机制。比如,海外巨亏应该有人买单。否则,海外付不完的昂贵“学费”,将是境外投资难以承受之重。
找紧固件,买紧固件,卖紧固件,就上88号五金门户网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