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4.5湖北日报
钱夙伟
媒体报道,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就大学生就业问题表示:广大高校毕业生要具有多种适应性和选择性,敢于到祖国最需要、社会最需要、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不能只看到大城市,只看到好的工作岗位。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每年都超过600万。国家为支持和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出台了多项政策;许多地方也都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但有些大学生在就业上,一味“只看到大城市”,“只看到好的工作岗位”,也折射出一些人追求安逸的心态。
从“人往高处走”的常情来看,向往和留恋大城市,想找个好的工作岗位,自是可以理解。只是,全都挤到这条道上,就难保全都能如愿以偿。而风华正茂的高校毕业生,本来应是充满激情,敢于挑战,勇于到艰苦的地方去磨炼自己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有多少青年俊杰响应祖国的召唤,奔赴建设祖国的第一线,何曾计较过优越的条件和安逸的生活。实际上,那时也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好的创业环境。但他们正是在理想和信念的践行中,青春无敌,所向披靡,创造了不凡的业绩。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青年人说,“我在毕业的时候曾经写过两份血书,要求志愿到西藏去。青年人只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显然,温总理的激励,是有着现实针对性的。事实上,大学生勇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勇于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磨炼,是更能焕发出青春活力,更能建立一番功业的。
固然,现在的青年人更追求自身的价值,但个人的命运只有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才会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才能铸就无悔的青春岁月。如今国力虽然强盛,但作为青年人,无疑更应多一份忧患意识,更应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只有以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燃起激情之火,把平庸浮躁的风气化为灰烬,年轻人的人生,才会谱写出一曲曲新时期的青春之歌。
目前,一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一些比较艰苦的基层一线,还急需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去发挥作用。因此,我们确实有必要重新叫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确实有必要把就业、创业的眼光,从“只看到大城市”,“只看到好的工作岗位”上移到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去。
找紧固件,买紧固件,卖紧固件,就上88号五金门户网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