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9大众日报
钱夙伟
18亿元国有不良资产债权,却只卖了1800万元。购买人随后仅靠其中一笔债权(约占总额1.4%),就不仅收回了1800万元的投入,还可以另赚800万元。这起债权转让引发了公众对国有资产流失的质疑和争议。(7月28日《中国青年报》)
如此贱卖,理由当然这是一笔高风险的买卖,也就是“不良资产债权”被买去后,“可能面临部分或全部债权不能实现的风险”。但是,事实上,这位名叫郝希仁的买主买去后,将资产包中的债务人之一诉至法院,要求偿还1600万元本金及利息。法院在查封了担保人近3000万元的资产后,作出判决,支持郝希仁的诉讼请求。郝希仁因此将得到2600多万元本息,“仅用债权的九牛一毛就大赚一笔”。而既能如此轻松地追回欠债,债权何以要如此贱卖?无疑,这几乎明摆着要让这位郝希仁发财。
实际上,如此国有资产的贱卖,造就了一个个暴发户,并非孤例。当然,这样的好事落到谁的头上,大有玄机。就如这起贱卖,几乎事前就已“内定”给了这位郝希仁。比如,拍卖之前,这家资产管理公司就已经收取了郝希仁1600万元。而且,参加拍卖的也只有郝希仁一人。虽然拍卖公告按规定提前7日刊登,但只给两天准备时间,人为限制竞买人的条件,等于把其他竞买人挡在门外。明显走个过场的拍卖会,只是为这笔交易涂上一点遮人眼目的“公正”色彩。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改革高层论坛”上曾直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问题严重。他坦言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价格方面存在问题,出现以权谋私、利益输送的严重问题。显然,凡贱卖国有资产,都是权力的滥用。大凡离了谱的贱卖,都有腐败如影相随。买家与卖家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因此,贱卖几乎可以作为追查腐败的一条最为清晰可靠的线索。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贱卖的得逞,无不是监管的缺位。由于不良资产的回收率并没有一个硬性指标,资产管理公司掌握了资产折扣权,也留下了“寻租”空间。因此,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如业内人士所说,应提高处置的透明度,把处置工作置于社会监督和市场监督之下,严禁暗箱操作、权钱交易、违规处置等行为。而这恰恰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监管软肋。
找紧固件,买紧固件,卖紧固件,就上88号五金门户网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