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日88号杂谈:
2012年11月17日春城晚报>春城时评
□钱夙伟
近日,一张周黑鸭冠名武汉地铁2号线江汉路站的图片在微博上引起热议。有网友调侃:“各位乘客您好,周黑鸭·江汉路到了,请您拿好手中的鸭脖子,依次从左边车门下车。”据了解,去年12月武汉地铁2号线站点冠名权公开拍卖,江汉路站就确定了会被冠以“周黑鸭”,6年冠名权共价值510万元。(《潇湘晨报》11月16日)
如此冠名,比如于道路、于建筑,早已不足为奇。无疑,这已经成为既见效快、又效益高的创收之道。然而,弊端也十分明显。其一,本来,站名一般以所在的地名、路名命名,大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现在如此冠名之后,虽然主名并没有取消,但不伦不类的“混搭”,对城市的文化氛围,无疑是一种消蚀,城市的文化品位,将因此变得粗俗。
其二,站名的功能被弱化,对市民造成不便。比如“周黑鸭·江汉路”,不仅拗口,无论站名播报、站点示意图上面的标注,也十分容易引起混乱。比如乘客一不留神没有听清、看清后面的主名,就可能被误导。而且站名具有永久性,本来应该相对固定,而冠名都有期限,一旦到期,如果出现变动,又给市民造成新的认知上的麻烦。
其三,站名成为企业和产品的广告载体,不仅商业化不可避免,也将有可能在价值取向上造成负面影响。本来,千百年来老祖宗留下来的路名,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然而如今,已然没有敬畏之感,为了创收,谁都可以“冠”在其上面。也因此,必然地助长了功利至上的风气。
现在于站名之类冠名权“拍卖”的热衷,显然是只算商业账,不算文化账、只算经济效益账,不算社会效益账。实际上,后者付出的不菲代价,其实已将冠名收入冲销得所剩无几。
在现在许多城市没有明确诸如站名冠名权不得拍卖的情况下,应该以可行性研究、民主决策的程序来遏制和约束。对站名之类属于公共资源,或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冠名,必须通过认证并公示,确保规范有序。
找紧固件,买紧固件,卖紧固件,就上88号五金门户网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