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8日东方网
钱夙伟
“希望借媒体向社会呼吁一下,第一不要邀请我,第二不要到我的老家去,大家各干各的,我用我的新作来回报你。”这是4月2日莫言在“第二届中澳文学论坛”上有感而发说的一番话。不过,莫言的“劝阻”似乎并没有效果,清明小长假三天,莫言旧居接待的游客超过千人。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游客中既有单纯来参观沾“文气”的,也不乏“抠墙皮、挖砖块”的。(4月7日新华网)
从去年的“拔萝卜”到现在的“抠墙皮,挖砖块”,虽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已逾半年,但人们对莫言乃至莫言家乡的关注度仍然很高。“说明国人的诺奖情结依然很重,诺奖的吸引力仍然很大。”有专家认为,这“总比崇拜大款要好”。
确实,崇拜莫言,似乎就是崇拜文学,而“文学即人学”,这样的崇拜,也应该算是一种不媚流俗、清新高雅的格调。尤其如原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徐葆耕所感慨的,“如果说中文系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也许有些言之过甚,但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在青年中受宠的程度确实大不如前了。”那么,于如此背景之下的“莫言热”,持续的越长,也或是文学幸事。
然而,如果真是崇拜莫言,又何以要去“抠墙皮、挖砖块”?显然,要成为大家,除了天赋,也尤其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否则,且不说一块墙皮、一方砖块能沾来“文气”,即使让你住在莫言的书房里,也写不出什么让人眼睛一亮的文字来。只不过这样浅显的道理,早已淹没在普遍的“抄近路走捷径”的浮躁心态中,也因此,如此的崇拜莫言,凸现出的正是当下急功近利的时风流弊。
实际上,如此一心想成名成家的功利心,恰恰是文学写作的大忌。真正的作家,从来不会为了得奖而写作,莫言也正是这样,如作家洪烛所说,“莫言如果是为获诺贝尔奖而写作的,他会很分裂很痛苦,也会很失望。”“作家的成就感不该靠得奖来维系,而应充分体现在创作过程中。即使得奖,也不是他非要这个奖,而是这个奖非他莫属。”
显然,“抠墙皮,挖砖块”的崇拜莫言,并非是莫言写出了世界水准的作品,而是莫言头上炫目的诺奖得主光环,以及因此带来的滚滚财富。而现在于许多人看来,莫言的“突然”获奖,正是另一个版本的一夜暴富。于是,纷纷涌到莫言故居,与其说是沾“文气”,不如说是沾点莫言的“运气”或者“财气”。也因此,崇拜莫言,说到底,和崇拜大款其实也并无二致。
找紧固件,买紧固件,卖紧固件,就上88号五金门户网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