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10日河南日报>中原时评
钱夙伟
“输液大国”输掉的是医德
2013年9月9日西部商报
钱夙伟
“能吃药最好不打针,能打针最好不挂水”,事实上这个道理各大医学院的课堂中,老师都会向学生传达,但是现实的治疗环境中输液的使用却和医学院中老师所教授的理念大相径庭。目前,我国已成为“输液大国”,中国人均8瓶的输液量更是将发达国家抛在了身后。(9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静脉输液具有“给药直接”“见效快”“不过敏”等优势,也因此,在传入我国之后于上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然而,输液超过一定的程度,就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并且可能让患者产生耐药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重症感染无药可用”的危险境地。
这于今,只不过是医学常识,于医生,显然不会不明白。而且,“保守估计,每年我国最少有10万人在输液后丧命。”慎用输液已然人命关天,只是,“这些在医疗上产生的影响在利益前面却变得异乎渺小”,“从收入方面来说输液能为医院和医生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在这个行业从事几年的医生应该非常清楚这个。”于是,当利益至上,输液的滥用,已无法避免。
事实正是这样。比如,一些医院“根据输液等药品使用的数量,来考核医生的月度绩效”,同时,对于一些病床使用率不高的二、三级医院,医疗输液,是让病人“留在医院”的“非常好的方式”,于是“输液药品成为一些医生最常开出去的药物。”更可怕的是,“相比口服药更多的回扣让不少医院和医生铤而走险。”显然,“输液大国”其实是医生的“利益”“打造”出来的。
本来,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医生也因此被称为白衣天使。然而,一旦医生的灵魂被铜臭污染,那么,对病人当然就不会再有仁慈,更难有真情,而只有利益。也因此,如果医德缺失,本来用于治病救人的“输液”,就必然令人痛心地被当作觅钱敛财的工具。无疑,所谓“输液大国”,输掉的是医德。
提升医德,固然要靠自律,更需要约束机制。据称国外医院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如果某位医生的输液量过高,就立刻会有人与其交谈,让该医生作出合理的解释。同时,医疗保险机构也会介入调查,一旦医生不能作出符合医疗原则的解释,该医生很可能面临吊销医疗执照或者其处方不能得到医保报销的窘境。显然,这样的“他山之石”,用于“攻”我们这个“输液大国”的“玉”,实在是太需要了。
找紧固件,买紧固件,卖紧固件,就上88号五金门户网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