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4日沈阳日报
钱夙伟
传说中的王同学
近日,微博上一张录取通知书截图这样写着“The counselors recommended that you beadmitted in part after reading about……”,翻译为中文就是:在得知你对拉面的狂热以后,辅导员推荐了你,委员会和我都确信你会坚持到底,并且能作为罗切斯特的一员成长得更加强大。因为爱吃泡面能被美国名校录取,福州一中一名高三男生竟然做到了。(4月3日《城市晚报》)
一个必然引起联想的问题是,我们的高校会录取“泡面考生”吗?不会!“美国大学不像中国,只将高考分数作为录取标准,分数虽然是学校录取的一个重要标准,但他们更注重学生的个性,以及未来学生对学校的贡献等。”
其实,当年我们的高校,何尝不“关注学生的个性、领导力和特长”?当年数学零分的吴晗,数学只考15分的钱钟书,就因为自己的特长而照样考上清华,而如今之所以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和自主招生,也正是为了让当年的佳话重演,给偏才、怪才一个实现价值的空间。然而,令人尴尬的现状是,校长实名推荐,“入选的学生毫无意外都是最近几次考试中的前一两名。”如家长所说,所谓校长实名推荐,并不能选出什么特别的人才,只不过是一个提前的掐尖计划而已。换言之,也不过是以另一种形式演绎“一考定终身”,仍在为应试教育背书。
显然,以分数论英雄,仍是难以改变的严峻现实。曾有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天才”。但因高考成绩6分之差,省招办拒绝投档。这位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的“天才”征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学的门,却“搞不定”招办的章。如此情势,无论学校、家长还是学生们,当然一切以分数为重,谁还敢去“关注学生的个性、领导力和特长”。实际上,于这个“泡面考生”,所谓“泡面爱好”也“歪打正着”,“因国外大学申请文书里有一项是兴趣爱好,他就把吃泡面这个写进去了,没想到会吸引到招生官注意”。
任何时代都应该建立一种特殊的机制,以突破普遍的选才标准,对某些方面有特长的人才,进行破格录取——即所谓“不拘一格”。显然,我们其实也有录取“泡面考生”的共识,只是于现在高考体制的封锁之下,只能空叹。
找紧固件,买紧固件,卖紧固件,就上88号五金门户网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