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4日中国绿色时报
钱夙伟
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副厅长元明6月12日在北京表示,部分地方领导干部生态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放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甚至干预执法。这个情况在前两年比较严重,现在稍微好点了,但目前这个情况还是存在的。显然,面对生态环境建设任务的艰巨和形势的严峻,强化领导干部的生态意识,于当前尤其突出和迫切。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专辟一个部分对生态文明建设加以系统阐述和部署,提出了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些论述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再一次升华。建设生态文明,是当下领导干部肩负的重大责任,而领导干部要担当起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任,首先要树立起高度的生态意识。
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求领导干部首先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切实改变重开发、轻保护,重速度、轻质量的倾向,防止片面追求增长、忽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从而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走出发展与保护的两难困境,重要的是搞好顶层设计。不容讳言,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缺乏法制保障和顶层设计,仍然是必须正视的现状。掣肘顶层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无疑是领导干部生态意识薄弱。也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考核标准、实施路径等没有一个系统完善的体系,缺乏硬性的约束和法律法规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机制没有形成,公众参与度不够。支持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缺乏明确而坚决的界定,生态文明建设因此还难以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得到推进。
领导干部必须强化生态意识,这也是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人类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仅依赖GDP的增长,还依赖自然资源环境和谐统一度的提高。生态一旦破坏,很可能不可逆转,治理的费用几近于无底洞,即使花再多的钱,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也无法彻底复原。生态环境是子孙万代的命脉,唯有生态环境至上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既然人民的福祉,建立在这之上,对于有志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领导干部,生态观念本来就是不可或缺的“官念”。
领导干部缺乏生态观念,危害尤其严重。实际上,现在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生态意识淡薄,在不少地方,已经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比如为了追求GDP绝对数字的增加,急功近利,追求当前利益,忽视生态效益,置生态环境于不顾,随意开采矿石、滥伐森林、排放污染,造成土地变沙漠、清水变污泥、气候变异常,自然灾害因此频发,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生命安全,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提高领导干部的生态意识,必须健全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把生态建设作为约束性指标列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破除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增长的政绩观,增强生态忧患意识和环境危机意识,强化“环境生产力”和绿色GDP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同样,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独断专行、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要严厉追究,才能倒逼领导干部生态意识的提高,也才能强化领导干部的生态政绩意识。
找紧固件,买紧固件,卖紧固件,就上88号五金门户网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