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05日赣州晚报
○钱夙伟
近日,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在全国地名文化建设研讨会上表示,要抓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慎重更名,地名要“记得住乡愁”。参会专家指出,重视地名文化就是重视国家与民族历史,“任性改名”改丢的不仅是“乡愁”,更是整个民族的记忆。(6月4日《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历史古城频遭易名。比如,“兰陵”“苍山”反复换,“襄阳”“襄樊”来回改,改成的已不胜枚举。更有为数不少的在酝酿之中:河北石家庄想改成正定市或西柏坡市,河南新郑想改为轩辕市,湖南新晃与贵州水城都想改为夜郎市,还有人建议湖南耒阳改名蔡伦市……
改名显然是因为老地名叫不响,或者是缺乏知名度,因此改名就是为了出名,而名气意味着财富。比如,湖南大庸以前鲜为人知,1994年更名为张家界市后,建机场、通火车,知名度飙升,2009年跃入全国一线旅游城市行列。这似乎是改名成功的先例,但其实也未必全是因为改名。如果没有相应的发展举措,名气再大,也吸引不了客商和游客。
所谓的“成功”,往往掩盖了惨重的代价。改名意味着老地名的失去,而相应的地域及其对应的地名,因为是历史延续代代传承的产物,早已成为当地百姓的故土认知、情感归属,也成为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资源,无疑是无法估量价值的无形资产。而且,诸如身份证、公章、牌匾等的改制,需耗费大量财力、人力,更名后造成的混乱以及各种麻烦在很长时期都难以化解。
其实,名字只是一个符号,其中的内涵要靠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去创造、充实。对于地方官员来说,当一个地名叫不响时,正是反思自己工作的时候,需要的是更加务实的施政。改名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花拳绣腿,或许一时能激起点喧哗,但也很可能成为劳民伤财的瞎折腾。
眼下,改名似乎成了“挡不住的诱惑”,折射出的其实是一种政绩饥渴。有的地方官员在急功近利的政绩观驱使之下,心态浮躁,把傍上名人和重拾典故当作提高当地知名度的捷径。改名的冲动从未停止,说到底,既是缺乏对文化历史的敬畏,更是懒政思想作祟。另一方面,改名的得失是一笔糊涂账,让官员更是乐此不疲。
“任性”改地名折射政绩饥渴
2015-06-05深圳特区报
钱夙伟
“兰陵”“苍山”反复换、“襄阳”“襄樊”来回改,借用旅游景点名、争打“名人故里”牌……近年来,一些地方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造成千年古名一朝被改,历史古城频遭易名。
名字只是一个符号,其中的内涵要靠一代代的人不断去创造去充实。对于地方官而言,当一个地名不能“叫响”时,正是反思自己工作的时候,需要的是更加务实的施政。改名之类举措大多只不过是花拳绣腿,或许,一时也确实能激起点喧哗,但也很可能成为劳民伤财的瞎折腾。
现在改名成了挡不住的诱惑,从中折射出的,其实是一种政绩饥渴。一些地方主政者在急功近利的政绩观驱使之下,心态浮躁,把傍上名人和重拾故典当作提高知名度的捷径。说到底,这既是缺乏对文化历史的敬畏,更是懒政思维作祟。
找紧固件,买紧固件,卖紧固件,就上88号五金门户网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