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中国之声报道了河南周口郸淮公路投资8亿、开工六年仍烂尾。此事引起河南当地重视,要求依法采取措施,挽回损失,尽快解决问题。周口市副市长回应称,将对报道中涉及的问题严肃查处,经侦已经介入调查。目前,事件过去已经近一年,这条公路现在已经全面复工,但原来参与建设的农民工仍在四处讨薪,经侦部门的调查结果至今未对外公布。(7月26日央广新闻) 调查何以一年未果?近日,记者再次联系周口市副市长王田业询问调查进展,他转述周口市政法委的意见称,此事要保密,不接受采访。这当中有着怎样的秘密,现在不得而知,但大凡因为牵连当地公职部门,这当中就有了许多“难言之隐”。而现在公众关注的,正在于此。 比如“这家周口市政府招商来的项目公司”是如何“中标”的,其中有没有“猫腻”?项目公司号称自筹资金2.63亿,对如此的“资金实力”,有没有经过严格的调查核实?这个项目的7亿元贷款,由当地一家信用社发放,但据信用社理事长透露:“这个项目说实话信用社支持的也是比较被动的,有好多情况也很无奈,联社从来没有这样放过贷款,也没有见过这样被动的一个情况。”这当中又有着怎样的隐情? 而且,工程中的失职监管也显而易见,比如“原项目公司背后的投资方,有上亿银行贷款没有用于公路建设。”“银行贷款发放进度和工程完成量严重不匹配。”现在,原项目投资方已从银行贷出6亿贷款,不仅路没修好,还欠各标段建设的施工单位近8千万工程款,有上百位农民工因这条烂尾路,没有拿到工资。那么,到底谁对此负责? 显然,调查烂尾,或就是在这些关联到当地部门和官员的“关节点”上卡壳。实际上,重点项目的如此烂尾,早已不是个别现象,而原因基本上也雷同。 现在,当地政府已经收回这个项目,这条公路也已经全面复工。“9月底全线主体工程完工”“政府决心和信心都很大,一定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于一条全长52.1公里的公路,这样的“决心和信心”实在不算什么。于当地政府,“决心和信心”还更应体现在对烂尾的一查到底,不论涉及到谁,都不应是“秘密”,不能一笔糊涂账,实际上,只有责任追究的严厉倒逼,如此荒唐的烂尾,才有可能不再发生。
找紧固件,买紧固件,卖紧固件,就上88号五金门户网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