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日88号杂谈:
2016-12-29 中国绿色时报
钱夙伟
鄱阳湖的越冬候鸟 资料图
鄱阳湖是候鸟迁徙地之一,每年冬季几十万只候鸟前来越冬,湖内还是江豚等珍稀鱼类栖息地。关于鄱阳湖枯水期建闸蓄水的消息传出后,许多环保志愿者担心水面升高影响生态。近日,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纪伟涛接受采访时说,“就算草不够吃了,适者生存,白鹤也会捕鱼,或者到农民田里去吃玉米、番薯”,对于影响江豚洄游,他表示“2米左右就能游过去”。这种说法又引发争议。(据12月19日《新京报》)
作为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的官员,一般而言,并不精通鸟类专业,甚至有可能是外行,事实上,纪伟涛所说,也是信口开河。比如纪伟涛声称,“我们救助时给白鹤吃小鱼,也都是吃的。”但这显然有很大的偶然性,以此为依据就得出结论,不仅缺乏科学的严谨,也过于武断。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主任委员周海翔就表示,目前据他连续几年对白鹤的跟踪调查,白鹤在繁殖期可能进食鱼虾等补充蛋白质,但是在鄱阳湖越冬期间,是不吃鱼的。那么,当蓄水水位上升,影响过冬的白鹤取食块茎,将可能给白鹤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至于影响江豚洄游,纪伟涛“2米左右就能游过去”的说法,也被专家认为太随意。专家认为,目前对野生江豚的研究非常少,并没有像标记鸟类那样做定位研究,没有详细了解江豚什么时候洄游产卵、什么时候进出鄱阳湖,所以并不了解是不是正好开闸的时候江豚进出鄱阳湖,与人工饲养江豚习性也不能相比较。“建坝对于江豚的基因交流也是不利的。如果鄱阳湖江豚无法跟长江干流江豚交流,会导致近亲交配,对物种产生不利影响。”
而所谓“适者生存”,显然是似是而非。“适者生存”指物种之间及生物内部之间相互竞争,物种与自然之间的抗争,能适应自然者被选择存留下来的一种丛林法则。但如白鹤,是全世界第三稀少的鹤,目前只剩下不足4000只,分为3个种群。因此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划为“极危”,距离野外灭绝仅一步之遥。如此已然处于“极危”之中,本身就已经不是环境人为变迁的“适者”,也因此需要保护,再恶化其生存环境,无异于加速其灭绝。
其实,所谓“适者生存”,不过是漠视生态保护的遁词。去年,江西省有关部门正式启动《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水资源论证》,“设计的初衷是能达到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多重效益”。但这当中唯一没有提及的,就是生态“效益”。而这本来应是一个建设项目的最重要指标,生态保护不过关,可以一票否决。显然,当现在与动物保护的冲突凸现,“适者生存”只是有关部门用来搪塞而已。
“适者生存”说并非偶然。实际上,急功近利之下,生态环境保护于不少地区,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然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仅依赖GDP的增长,还依赖自然资源环境和谐统一度的提高。已经频频出现的大自然的报复,正在印证着人类的致命弱点:我们以为自己看得很远,其实却很可能是弱视甚至盲视。我们常常自以为是,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在孜孜不倦地改变着环境,却不知道也要被改变了的环境所改变。而这正是“适者生存”让人沉重之处。
找紧固件,买紧固件,卖紧固件,就上88号五金门户网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