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个春节,大家依旧沉浸在悲痛中。
时间向前推移20多天,2017年1月11日16时40分,宁夏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六楼会议室,2016年度述职测评大会上,执行庭庭长张广平正在述职:“2016年,执行局平均执结率为82.32%、平均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为71.14%,两项指标最高的个人均是执行二庭负责人蒋鑫文,分别为86.96%、87.50%……”
“鑫文,好兄弟,你听到了吗?即使三个月没办案,你的执结率还是最高的。你一定要挺住啊!一定要挺住!”听着报告,想到中午收到的“鑫文命悬一线!”的手机短信,坐在会场里的审判员孙天庆眼睛湿润了,他在心里默默地祈祷。
几乎与此同时,“鑫文走了!”的手机信息赫然出现在主席台就坐的副院长郝正智眼前,他的双眼模糊了。泪光中,仿佛看见51岁的蒋鑫文正坐在台下的战友们中间,看着他微笑……
病倒
“您要是听大家的劝,早检查、早治疗,怎么会这样?”闻讯赶到医院的中卫中院执行一庭负责人张艳霞哭着说。
“老蒋的病是累下的,光顾着工作,硬硬地耽误了……”张广平哽咽着。
2016年4月份以来,“清理执行积案”专项活动、执行案款集中清理活动如火如荼进行,排查出的几十件积案使中卫中院执行庭异常忙碌,作为该院执行二庭负责人的蒋鑫文更是忙得连轴转。张广平发现蒋鑫文近来总是爱用手扶右后腰,劝他去医院检查,他却若无其事地笑着说,不用查都知道是跟了好几年的老伙计——胆囊炎在作怪,吃点药就控制住了。就这样,靠着不离身的消炎利胆片,蒋鑫文“52”“白加黑”执结了一件件案件,送走了一批批当事人
往返北京与宁夏3次,核查房屋买卖合同100余份、票据200余张、走访群众50余户、张贴公告10余次,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20余份,制作解除查封裁定3份、执行裁定书9份,依法处置涉案营业房、住宅房、储藏室90套,执行到位案款3142余万元——这只是一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执行案的工作量。
调解、查封、扣押、出差……日子一天天流逝,案件一件件执结,病魔一步步逼进。
2016年9月份,积案清理、案款清理活动已进入收尾。张广平考虑到蒋鑫文这段时间太辛苦且身体本来不好,让他休息几天,蒋鑫文却说在家闲着没事干待不住,还是坚持上班。一周下来,张广平发现他脸色和精神都不太好,劝他赶紧去医院检查,蒋鑫文却说几个案子都正在关键时期,等过几天忙完就去查。
“那时候我也发现,他每次处理完案子上的事,就累得眼皮都睁不开了似的,要坐着休息好一会。一上银川办案,我就叫着他到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检查,每次他都说约了当事人,走不开……”张艳霞说。
就在那个9月,为了维护申请执行人宁夏某特钢公司的合法权益,确保其正常生产运转,蒋鑫文和执行员用1天时间完成了执行案件分案流转、制作执行通知书和申报财产通知书、邮寄送达等工作,立案后的第3天制作执行裁定书,及时依法查询、冻结了被执行人银行账户存款,随即远赴福建将被执行人260余万元存款扣划至中卫中院执行款专用账户,仅用8天时间就执结了此案。
9月21日,在张广平的“命令”下,蒋鑫文才答应趁着去银川办案的机会,顺便到医院检查。然而,他没直接去医院,而是跑了两天案子,第三天才在同事的催促下去了医院,回来却说排队的人太多没看上。“直到9月27日,又去检查,医生说肝已经巨型了,这才住了院。”
硬汉
蒋鑫文出身农家,他清楚群众的疾苦,懂得劳动人民的不易,他一心扑在案子上,只为用法律武器为更多人找回公道。
“在银川河东机场候机飞上海的时候,还给我打电话,说还有6个案子没执结,叮嘱我打开他的电脑看看,根据具体情况多操心。在医院里,每次打电话都问我案子的进展情况。还说自己住院影响了执行进度。”张艳霞说。
蒋鑫文心里放不下他的案子,上海做完微创手术在家没待几天,就到单位上班了。
“我以为他是治病之余来单位散心,直到评查案件时,我才惊讶地发现他竟然在十月份还办了4件执行异议案件。”孙天庆告诉记者,做完手术后一月又去上海复查回来,他到我办公室说执行案子他跑不动了,想来审管办帮着评查案子,没想到,评查案子竟成了他最后的奢望。
“12月初的时候,他已经瘦得没有人形了,还来财务室向我询问他所办的一个案子的执行款打到我院执行专户上没有……”中卫中院出纳小李说。
“12月中旬,他胃出血住进了中卫市医院,还打电话给我说每个案子的进展情况,说已经约了几个当事人并把当事人的电话号码发给我,叮嘱我联系和接待,一定不要让当事人白跑一趟。”张广平说。
蒋鑫文走了,离开了挚爱的执行岗位,离开了为之付出28年的法律工作。
“他是第一办案能手,连续几年都是全院办案数量最多的个人,任何时候对待工作都是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在执行庭工作的6年里,蒋鑫文主动承担案情复杂、矛盾集中、重大敏感案件的执行任务,出差外地执行成了家常便饭,执结了大量疑难复杂和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无一进京上访或矛盾激化事件。
柔情
“执行难一直是司法顽疾,如果判决得不到执行,法律无异于一纸空文。执行难不仅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从保障,也必将动摇人们对法治的信任与信仰。”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尹效恩说,蒋鑫文情、理、法并重,以生命维护着法律的尊严。
“要不是蒋法官,我的300亩枸杞早就完了,欠下的一屁股帐不可能还上,现在都不知道在哪躲债呢!”曾经的被执行人老张得知蒋鑫文去世的消息时说。
原来,老张因做生意失败欠下200多万元外债,几年下落不明。蒋鑫文接到该执行案件后,辗转从青海一个农场找到老张。经查,老张承包种植的300亩枸杞当年才开始挂果,确无财产可以执行。若按照申请执行人的要求拘留老张,其300亩枸杞将面临绝产,案件执行更加无望。蒋鑫文向庭长、分管院长提出让老张签下还款协议,继续回青海种枸杞的处理意见。经过三年分期付款,老张履行了全部还款义务。
在长期的执行工作中,蒋鑫文不偏不倚、坦诚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当事人,时时处处为当事人哪怕是被执行人着想,赢得了理解和尊重。
当得知寻找多年的被执行人杨某在银川一宾馆为其子举办婚礼时,为不影响婚礼正常进行,蒋鑫文一早即在宾馆附近耐心等候,直到客人全部散去。当还没顾上吃中午饭的蒋鑫文找到杨某,要求其履行执行义务,杨某却以各种理由推诿,拒不主动履行。经3个多小时的耐心说法析理,杨某仍无动于衷。当赶来的其他亲友得知原委,纷纷称赞法官想得周到,劝说杨某履行了给付义务。
中卫中院民事审判第三庭负责人徐青山忆起一件事,那是2004年在柔远法庭工作时,蒋鑫文接手了一起借贷纠纷案件,原告起诉被告索要1100元欠款。时值春节,他和蒋鑫文到被告家送达法律文书时,于破旧的宅院里,看见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佝偻着腰,柱着棍子指挥十来岁的孙子和孙女在土坯垒砌的临时锅灶前准备过年的吃食。
这一幕深深戳痛了蒋鑫文的心。他与老人交谈得知,老人的儿子做辣椒生意赔了,外出边打工边躲债,把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扔给她,过年都不敢回家。老人几乎要跪下请求,希望债主能宽限几年。蒋鑫文当天就找到原告,了解到原告经济条件很好,就向其详细诉说了被告的家庭遭遇,劝其暂时撤回诉讼,给被告喘息挣钱的机会。但好说歹说,原告丝毫不让步。僵持不下之际,蒋鑫文说:“如果能少要些,这钱我来出。”原告当即答应只要蒋鑫文能掏一半,就不再向被告要钱,蒋鑫文随即从口袋里掏出550元钱,原告当场撕毁了借条和诉状。
“原告激动地说,他之所以答应是想试探法官会不会真为老百姓掏钱,没想到蒋法官真的做到了。”十几年过去了,徐青山对当时的对话记忆犹新,而那时,蒋鑫文每月的工资只有1528元。
……
黄河涛涛,大漠无言。类似这样“法”与“情”交织的故事,开始在中卫这座腾格里沙漠边缘的生态水城传颂,蒋鑫文如骆驼般默默离去,洒下一串串驼铃在空中飘荡。
(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
找紧固件,买紧固件,卖紧固件,就上88号五金门户网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