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88门户网公众号

88门户网 -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88门户网 - 手机版

用文化自信支撑中国科学文化建设

   2017-12-02 光明日报小斑马2840
核心提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世
2017年12月2日88号五金网小编整理:

用文化自信支撑中国科学文化建设-光明日报-光明网

【科学向未来】

编者按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世界科技发展的历程表明,一个国家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离不开科学文化的滋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背景和灿烂文明的国家,如何让科学文化不断发扬光大,是目前我国科学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时代命题。

  科学文化本质上是一套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蕴含着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伦理、科学规范、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是人们自觉或不自觉遵循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作为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高级形式,科学文化始终以理性主义为特征,以追求真理和至善为目的,在汇聚人类科学思维与思想成就的基础上,依托逐步形成的系统化科学知识体系及其应用的制度化形式,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逐步凝练沉淀、演进和发展,并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过程中,科学文化能起到什么作用?今天我们该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的科学文化?为解答这些问题,中国科协启动了“科学文化译丛”项目。近日,在该项目阶段性成果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大学李斌副教授、清华大学李正风教授、北京大学张大庆教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认为,中国的科学文化建设需要增强文化自信。

斌(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科学文化有鲜明的地域性

  考察1912年起至今百余本字词典中“科学”的词义,可以发现,工具书中科学词义的内容基本保持稳定。“科学”词义包含三个要素:关注的是自然、社会、思维,反映的是客观规律,必须是知识体系。科学做出的是“真或假”的事实判断,并不做“正确或错误”的价值判断。

  文化是价值观念及其在社会系统中的制度化表达,相应的,科学文化就是科学的价值理念及其在社会系统中的制度化表达。科学的价值理念的核心就是探求真理,揭示变化的经验世界背后的普遍自然法则,其次还有增进人类福祉、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一种体面的职业等。求真这种价值理念的核心尽管在古希腊就已经出现,但第一次的制度化表达却发生在17世纪的英格兰。英国的工业革命是科学文化扩张的结果。可以说,正是科学文化的积淀孕育出了一批连接科学兴趣和工业导向的地方性社团或者是研发组织,从而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大幕。

  当今中国正处在一个走向强盛的大变革时代。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充分演绎了从科技强到经济强、国家强的基本路径。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转移,其中一条清晰脉络就是科技始终是支撑经济中心地位的强大力量,科学文化一直都是孕育和推进科技革命的强大力量,大力推动科学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十分必要。

  虽然科学知识具有普遍性,但科学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这是因为,不同地域对于科学的价值理念认同有各自侧重,其社会系统也千差万别,所以,认同有侧重的价值理念在有差异的社会系统中的制度化表达,自然也会呈现出特色各异的科学文化。我国的科学文化建设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交会,中国与外国融通,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李正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

中国需要科学文化自信

  16、17世纪科学社会形成之后,科学文化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文化形态。尽管对科学文化要素的分析,可以回溯到更久远的时代,但对科学文化的系统探讨,大多把目光聚焦到近代科学革命以来的社会历史。此次“科学文化译丛”翻译的著作也反映了这个特点。从科学文化与科学制度之间的关系理解科学文化,就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就是如何使科学文化建设与我国现代科学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人类社会走向知识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向。因此,尽管现代科学和现代科学文化发源于西欧,但实际上这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近代科学革命之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不同程度地在特定时期对人类知识进步、科学制度的不断探索和完善作出了各有特色的贡献。发展科学文化,推进人类知识进步是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共同责任。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相互的学习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如何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科学文化是科学社会制度的灵魂,我国要在21世纪中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科学文化建设将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必要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仅表现在对既往文化贡献与价值的社会认同上,更表现在融汇各种优质的文化资源、创造新文化的信心和决心上。尽管全面挖掘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因素,充分认识我国历史上对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十分必要,但更需要思考如何在未来科学的发展和科学文化建设上,作出对世界有重要贡献的新成就,这应该是增强文化自信更重要的一个方面。

  换言之,当我们把科学事业看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的文化自信就在于要坚定这样的决心和信心,即我们能够更好地通过科学文化建设,不断探索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反映当代科学发展特点、适应中国国情的现代科学制度,进而为全人类的知识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张大庆(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中心主任)

让科学文化成为文化传承的核心要素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科学史家萨顿就提出:科学文化将会是未来人类文化的引领。现在经过了七八十年的发展,科学的确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然而,目前科学也面临新挑战,比如环境污染等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发展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人类的文明走向何处?还要不要将科学文化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思想领域?显然,增强文化自信,我们需要加强科学文化建设,这不仅是中国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担当的责任。

  现在,中国科学文化建设面临传统和创新的问题。中华文化有很多内容,包括有自身文化特点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传统。在未来科学文化的建设中,怎么守正、怎么创新,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建设中国科学文化的核心在于要增强文化自信,这一点非常重要。

  中华文明对世界科学曾经作出过巨大贡献,比如四大发明。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背景和灿烂文明的国家,如何让科学文化发扬光大,如何让科学塑造个人的文化品格,不仅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时代命题,也是面向未来、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需要。现在,中国应该对人类文明和科学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也应该积极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这就不仅需要科学家进行科技创新,全社会也应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

  中国需要让科学文化成为文化传承的核心要素,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我国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和肥沃的社会土壤,中国科学工作者需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报记者詹媛)

找紧固件,买紧固件,卖紧固件,就上88号五金门户网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c)2008-2023 88号建材网 北京斑马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