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去年一整年火热后,网络综艺正快速扩张。《奇葩说》《吐槽大会》《圆桌派》《火星情报局》等播放量已然傲视传统综艺。据悉,2016年互联网娱乐产业增速最快的领域就是剧集和综艺,而今年全球网络综艺264档,中国网络综艺就占到了98档。
然而,发展也让网络综艺面临快速扩张期的“老问题”——同质化凸显,扎堆的明星和高昂的成本,这些开始扼住网络综艺的“咽喉”。许多人不禁反思:网络综艺是遭遇了和传统综艺同样的“瓶颈”,还是到了转向的十字路口?
“平台差异化”是关键
近年来,创新成为国内综艺界的核心诉求。野蛮生长的模式节目降温,为创新打开了巨大的口子。但问题是,到底该怎么创新?
“现在国内综艺市场,大概77%要依赖大明星,80%依赖国外的模式。尤其网络综艺,并没有显示出和电视综艺本质上的区别,还以传统媒体方式做着互联网平台上的传输。”在近日举办的2017年爱奇艺世界大会网综论坛上,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道出了“平台差异化”的重要性。
王晓晖认为,网络综艺首先意味着互联网语境与传统媒体接受方式、盈利模式的不同,比如网络互动、付费会员等都是网络的优势所在,也决定了它与“电视手段”传播的差异。
同时,平台的差异化也意味着不同平台对“流量”的争夺。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指出,网络综艺的价值是在任意空间中“忙里偷闲”,这是电视无法比拟的。这句话,正好指向了“移动端”这一传播方向。
“视频网站不要成为升级版本的电视机,网络综艺也不要成为观众选择焦虑的遥控器。”冷凇说。随着微视频的兴起和移动端的繁荣,不少网络综艺瞄准了从“大片大制作”到“小片小成本”的转换风口。满足受众更加多元的偏好乃至私人定制,都是网络综艺平台的优势所在,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既做“大众菜”,又做“私房菜”
网络综艺的特别之处,不只是平台的独具特色,也有内容的差异和细分。可以说,网络受众不断变化的构成,也持续决定着网络综艺的接受取向。
“曾经主体网民的结构是偏年轻化的,但随着互联网人群越来越多样化,网民的组成已经向着更均衡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瞄准各个细分领域,既做‘大众菜’,又做‘私房菜’。”王晓晖认为,不同群体的需求得以开掘,将打开更广阔的制作空间。
譬如,今年年初火遍全国的《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类综艺节目,就广受知识分子和高龄受众的好评,被誉为综艺界的一股“清流”。相反,年轻的90后受众,则强调强个性、开脑洞、二次元等特征。这对网络综艺摆脱高成本、拼明星和同质化“陷阱”,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强娱乐、重垂直、年轻态、高效率、全心投入”,爱奇艺副总裁姜滨提出了这五项网络综艺差异化内容。也有人认为,小制作、博尺度、粗加工的陈旧网感将向精细化、深度打磨的新网感升级。无论如何,观众口味的差异和精细化,也决定了网络综艺生态的成熟化——差异化创新已是箭在弦上。
最难的是“保持匠心”
“工匠精神”,或者说“匠心”,一直是近年来舆论的高频词。对网络综艺而言也不例外——创新需要的不只是对大势的把握,也许更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匠心。
“有时候,为了一个创意研发的深入跟进,可能需要两三年时间打磨一个节目。但并不是所有制作者都会选择这样去做。”冷凇说。
以高尔夫球赛的直播为例。冷凇指出,国内还没有一个团队能在山顶上全程跟拍一号木,总是半途就跟丢。而美国比赛中从起飞到落地,机位都跟得很好。曾疑惑不解的他向其中一位摄影师请教,得到的答复是:“我专门干这活已经几十年了。”
“匠心是需要环境支撑的。”远景影视公司副总经理王刚认为,市场环境的驳杂,常常让怀揣匠心的入行者过多卷入销售、广告等众多问题,所以最难的是“保持匠心”。随着新一年综艺节目制播分离趋势的显著化,制作工艺也将变得更加专业,这对于“保持匠心”无疑是利好的消息。
很大程度上,保持匠心也意味着打造“团队”。“相比于打磨节目,我们更倾向于打磨团队。”米未传媒CEO牟頔谈起她的“打磨”之道,“比如《奇葩说》团队,他们每年就做一个节目,剩下的时间学习、成长,以此保证自我更新的动力。”这也印证了“保持匠心”重要的一点——从业者不应只是“埋头苦干”,也应为“抬头仰望”留白。
(光明日报记者 鲁博林)
找紧固件,买紧固件,卖紧固件,就上88号五金门户网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