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88门户网公众号

88门户网 -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88门户网 - 手机版

传统村落的文化复兴

   2017-12-02 光明日报小斑马1740
核心提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土房翻新,农民进城,农田变工厂”的城市化进程中,松阳留下了一个“旧”字;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重建中国乡村的关键课题,松阳写下了一个“新”
2017年12月2日88号五金网小编整理:

【砥砺奋进的五年·绿色发展 绿色生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土房翻新,农民进城,农田变工厂”的城市化进程中,松阳留下了一个“旧”字;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重建中国乡村的关键课题,松阳写下了一个“新”字。

  不盲目拆旧,也不盲目造新,松阳将一泓传统文化的活水,汩汩地引入到现代生活中来,最终让现代乡村生活有了历史和文化的质感,让传统乡村有了面向未来的底气。

留住乡村的形:唯有青山青依旧

  2017年1月17日一大早,民宿“卓庐若家”的80后老板项颖颖盼着松阳县委书记王峻以及分管领导来检查。

  原本在丽水金融行业工作的她,放弃高薪,与好朋友合股并发起网络众筹,筹措了500万元,想实现心中的民宿梦。

  在界首村,项颖颖看中一栋名叫“卓庐”的民国老房子。

  经过半年精心改造和装修,8个客房、咖啡厅、餐厅布置完毕,项颖颖将民宿冠名“卓庐若家”,意为像家一样舒适,预备2月14日试营业。她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但随后发生的事出乎她的意料:“王书记带着笑意进来,但随着看的房间越多,他的表情越凝重。”

  王峻认为,装修破坏了“卓庐”历史古建筑的风貌,且存在部分违建,因而要求项颖颖拆除违章部分,并对破坏的古建筑进行修复。“整改的决定非常痛苦,但我们还是接受了这个现实。”现在项颖颖已能付诸笑谈,“我真正体会到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县里帮忙推荐了香港大学的著名设计师王维仁教授和他的团队,在他们的帮助下‘卓庐’呈现出了更好的面貌。”

  “一夜空阶滴雨声,此声到耳最分明。晨兴试验池塘水,恰与空阶一样平。”设计师从“卓庐”原主人刘德元的几句诗中得到灵感,在前庭做了两个水塘,无论在晨曦还是在月光中,甚至水塘中鱼儿游动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光影效果,既完成了老屋原主人的心愿,又在保留老屋特征的前提下增加了灵动之美。

  对“卓庐”改造几近苛刻的要求,源自当地政府秉持的原则和理念:保护村落的完整性和原真性。村庄的复兴不在于把整村泥墙粉刷一遍,大拆大建、整村装修。传统村落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和完整的生命体,既有自己的外形和内核,又有自己的灵魂和精神。村落中的每一栋建筑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演绎着特定的历史,发挥着特定的功能。即使简陋、粗糙、残败如水碓、井窑、神龛,甚至是猪棚、牛栏都是农耕文明社会生产、生活链条中的一环。松阳正是秉持着活态保护、有机发展的理念,把传统村落放到历史动态中去加以考量,以最少、最自然、最不经意、最有效的人工干预,维持原生态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情、原味的历史感。

  松阳地处浙西南山区,瓯江上游,建县于东汉建安四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是浙江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县内保留着100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其中中国传统村落71个,是华东地区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给土木结构的老房子装上卫生间,解决防潮、通风、隔热、采光等问题;用示范工程来引领老百姓通过合理改造提高老房子的舒适度。在复活传统村落整村风貌的同时,松阳也恢复了传统民居的生命力。

留住乡村的人:有云有花有故事

  画家李跃亮是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2012年5月,他被下派到松阳县枫坪乡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兼枫坪乡党委副书记。画家出身的他,时常走村进户寻找可以写生的地方,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沿坑岭头村。

  小小的沿坑岭头村,镶嵌在海拔700多米的高山之腰,古朴而宁静。黄泥墙、小青瓦的传统民居随处可见,成片上百年的古金枣柿子树更是村里的一大景观。李跃亮在村里创作了一批画作,在丽水市举办了油画展,让人们知道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

  县领导赴沿坑岭头村调研,提出打造写生基地的想法,并立即拨付了10万元资金整修基础设施,村里开始了写生平台的搭建。村子里的水电设施完善了,危房也改造了,村民自家的院子简单拾掇变成民宿供来客落脚,种的农产品也有了更好的销路,越来越多的学生和画家前来创作。目前,沿坑岭头村共有民宿14家,成立了民宿合作社,去年接待学生、画家2.6万人次。

  沿坑岭头村依然宁静,但宁静中却多了生机。走在村间小路上,总能看到忙完农活的村民站在学生们中间,看着自己看了一辈子的地方被慢慢定格在画布上。

  曾经熙攘热闹、鸡犬相闻的中国乡村,随着年轻人的离开变得寂静。要让年轻人重新回到农村,必得有城市所没有的吸引力。垒土成屋,结庐成舍。松阳的乡村用美丽景致、休闲的生活方式吸引了游客,也呼唤着村里出走的年轻人重新回来。在大木山村,记者遇到了返乡创业的李贤高。

  2015年,常年在云南做松香生意的李贤高回到老家松阳,用20多万元改造了自家的二层小楼,装修出4间各有特点的房间,取名“茶田李下”,开始民宿经营。木质的屋顶和墙面,博古架上摆着本地茶叶、龙泉瓷器,质朴之气扑面而来。甫一坐下,记者抱怨茶园里蚊子多。老板5岁的小儿子说:“我们家有花露水!”说罢,就跑去拿来。

  记者不由向李贤高夸奖孩子懂事。李贤高略带腼腆:“前几年在云南经商的时候,爱人在本地打工,夫妻两地分居,孩子常常只能被关在家里,变得不爱说话。这一两年,夫妻合力经营民宿,不仅收入比以前在外地打工增加了,孩子老人都能照顾到,孩子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了。”他现在觉得自己回来的决定是正确的。

  寂静的乡村重新有了人气。世代守望土地的村民不走了,游客们来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了,甚至一些外乡人也因为松阳美丽的环境、独特的文化流连忘返,从而选择了一半乡村一半都市的两栖生活。

  杭州人老白,年近不惑,在杭州经营一家建筑设计公司。日复一日埋头电脑前,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让他深感疲惫;而父亲罹患癌症的两年,老白用心照料,直至父亲离开,让他感叹聚散无常。

  在四都乡西坑村,老白与几个合伙人在数栋已经坍塌的土房废墟上,修建出一个奇幻空间——将散落在地的黄土用机械化整体夯制技术,并在墙体中加入松阳特有的端午茶草药,成就了外立面依旧古朴,内里却极具设计感和现代感的建筑群落,唤作“云端觅境”。

  坐在露台上,看着山谷中的云慢慢飘散开来,听着老白讲述他日渐清晰的民宿梦想:“我希望把现代乡村美学与白领放松休憩结合起来,在这里有云、有鸟、有花、有茶、有酒、有肉、有故事,有与都市平行世界里不同的另一天。”

留住乡村的根:人谓桃花别有源

  松阳的“明清街”是隐没在小城深处的老街区,生活着8000多个西屏街道的原住民和全县各地来的商人。沿着官塘路向前深入,铁匠铺、金银铺、炭烛铺、锡箔铺、草药店、裁缝铺、棕床店、剃头店、制秤店,密密麻麻不计其数。

  多年前,关于老街区的去留,曾在当地引起过争议。“面对一条至今仍然活着的老街,保护和发展的态度应该更为谨慎。”王峻认为,老街的魅力不在于它的建筑形态,也不在于它的传统业态,而是那种原汁原味、农耕文明的生活生产景象,“若把原住民迁走,改造成仿古街,反而失去了保护的意义。”

  2012年,在多方讨论和规划的基础上,松阳启动“明清街”整治工程,在没有搬迁、没有停业、没有拆除的情况下,完成电力线与通信管线下地、污水管道埋设、消防改造提升、路面重铺青石板等硬件设施改造。

  2014年,松阳县成立名城办,老街引入时尚、创意的新业态,为老街区注入青春因子。老街一幢两层泥木结构的危房依托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项目进行加固改造,杭州来的媒体人夏雨清租赁下它,打造成“山中杂记”。一楼摆着艺术、文史类图书,以及松阳本地农产品,二楼则是茶室。喝茶之余,看老篾匠将濒临失传的手工艺活态演示。“山中杂记”成了网红店。

  如果说“明清街”的保留是一次顺势而为,那么樟溪乡兴村的红糖工坊则是一场传统乡村经济的复兴。

  兴村的村民至今保留着古法工艺制红糖的传统,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随着养生概念的兴起,古法红糖在网络上与实体店的销路都很好。因为农民经济收入好,常住务农人口稳定,很多村民新建了三四层的楼房,对乡村的传统风貌破坏很大,但这正是有着传统业态和真实生活的中国乡村。

  如何在建筑硬件不再具有传统风貌的前提下,让软件丰富升级,给乡村注入活力?县里将现有的几家红糖家庭作坊整合,成立生产合作社,统一管理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哈佛毕业的年轻设计师、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徐甜甜团队,也在此地建设红糖工坊。

  “选取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或产业元素,以村庄公共功能为载体,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增添了公共功能和文化空间,增加村民对村庄的文化认知自信,为旅游创造更丰富的内容,这是我做这些项目的初衷。”3年多来,徐甜甜往来松阳五六十次,像这样“一村一品”的系列建筑还有平田农耕馆、王景纪念堂等。

  以传统村落为底本,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支撑,以乡土民俗风情文化为依托,以摄影写生等艺术创作为媒介,植入生态农业、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就是松阳正在探索的经济模式。

留住乡村的魂:礼乐诗书累世芳

  在松阳博物馆,一组照片吸引了记者注意。小溪边,各色祭品摆在桌上,首尾相连绵延百米。这便是每年正月松阳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竹溪摆祭。全村以户为单位,不分贫富,家家都在一条村道上摆出八仙桌,排成一列,用猪头、糕点、茶酒,绢花等供祭“徐侯大王”。

  像这样的民俗活动,松阳还有很多,“平卿成人礼”“程路船灯”“高亭迎神庙会”构建起了“乡乡有节会,月月有活动”的民俗文化展演机制;而覆盖全县域的乡村博物馆、文化礼堂等文化建筑也为当地百姓、游客提供了精神熏陶的场所。

  “以仁爱之心,行正义之事”是三都乡杨家堂村300多年的文化基因传承。走在建于元代的松宣古道上,看村里宋氏宗祠、五龙社庙、鹿岭寨殿、迪德学堂等古建筑依旧伫立。“家训上墙”是此村传统,《宋氏总谱·家训》《朱子治家格言》《孝经》等镌刻于墙,几百年来规范着村人的行为、价值理念,深入骨髓。乡村中广泛存在的祠堂、宗族、家谱、契约、家庙、祭祀,是延绵不绝的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构成了传承数千年的乡土文化体系。当下松阳正摸索的,是一条以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基因温润人心,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推进乡贤参与、村民高度自治的乡村和谐发展之路。

  今天的松阳,依然是一个有中国传统乡村文明之根的地方,是能用脚步丈量历史长度、用双手去触摸历史温度、用心去体会历史深度的地方。松阳的努力,是中国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行的一个缩影。有机梳理、活态传承、科学改造传统村落所具备的历史和现实基础——在交通、互联网等现代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的时代,这也是一条传统村落逆势复兴充满希望的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张焱 方曲韵)

找紧固件,买紧固件,卖紧固件,就上88号五金门户网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c)2008-2023 88号建材网 北京斑马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