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88门户网公众号

88门户网 -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88门户网 - 手机版

民族深情酿出青稞美酒——西藏林芝巴吉村见闻

   2017-12-02 光明日报小斑马2260
核心提示:两年前,格桑旺久作为全国民族团结优秀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总书记一眼就认出他来,令格桑旺久激动不已。 1998年和2011年,习近平同志曾两次到格桑旺久生活的西藏林芝巴吉村进行考察
2017年12月2日88号五金网小编整理:

【砥砺奋进的五年·为了总书记的嘱托】

  两年前,格桑旺久作为全国民族团结优秀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总书记一眼就认出他来,令格桑旺久激动不已。

  1998年和2011年,习近平同志曾两次到格桑旺久生活的西藏林芝巴吉村进行考察调研,提出“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增加收入,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这个普通藏家小村落的发展牵动着总书记的心。

  春华秋实。近日,记者来到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巴吉村采访,亲身感受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已化成不竭动力,一幅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优美画卷正在展开。

泥泞路变康庄大道


民族深情酿出青稞美酒——西藏林芝巴吉村见闻

  2011年7月2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来到林芝巴吉村,走进了跑运输致富的格桑旺久家。

  “只在电视里见过的中央领导人,突然来到家里,和我坐在一起拉家常,还品尝了奶酪和酥油茶,让我终生难忘!”格桑旺久向记者描述起当时的情景。

  听了习近平同志的殷殷嘱托,格桑旺久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一人富不如众人富,大家共同富裕才是小康社会。几年来,他始终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当成自己的头等大事。

  从1986年起,凭借林芝林木资源丰富的优势,村里人先后买了50多辆大货车运木料。国家禁止伐木后,大家就购买工程机械车、翻斗车搞工程材料运输。2014年,村民们把各家分散的60多辆汽车和工程机械统一组建了一支车队,由格桑旺久担任队长,负责联系工程业务统一安排车辆跑活。一年下来,参与组建车队的每户实现分红20多万元。

  现在,随着林芝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巴吉村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53岁的米玛是村委会主任和致富带头人,习近平同志的话让他认识到,必须把村集体经济搞上去。

  “党的政策越来越好,我就放心大胆地干。”米玛带领村委会班子和村民利用城市近郊优势,兴办混凝土搅拌厂、建材市场,轰轰烈烈地发展起了集体产业。到2016年,巴吉村作为林芝市巴宜区最大的行政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925.6万元,人均纯收入20603元,比2011年翻了一倍,全村6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习近平同志1998年第一次来我们村时,村民还不富裕,村里还是泥巴路,弯弯曲曲的,下雨时没穿雨靴根本没法出门。”巴吉村老支书桑杰说,习近平同志曾经走过的那条坑洼不平的路,今天已经成了巴吉村的康庄大道。

民族团结一家亲


民族深情酿出青稞美酒——西藏林芝巴吉村见闻

  如今,巴吉村的两家企业里,30名汉族员工负责着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工作。他们不仅带来了技术与经验,也使当地的汉、藏交流进一步深入。

  “有了团结什么都有,没有团结什么都搞不成。”曾经办过预制厂的米玛说,没有汉族同志的帮助,当初他连水和泥的配比、规格都弄不懂,一块小小的砖头也不会做。他说:“从学习打砖到触及企业管理、经营理念,这样的过程中,我从汉族同胞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在巴吉村,互帮互助已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来自甘肃的钱学正是巴吉村里的两位汉族女婿之一。20世纪90年代,钱学正在林芝务工时认识了巴吉村姑娘阿妞。起初,他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生活比较困难,致富带头人格桑旺久主动动员村里党员帮他出谋划策,办了个养兔场,如今钱学正一家年收入十几万元。

  去年,格桑旺久又多了位新邻居。湖南人陈爱烈到林芝旅游之后,喜欢上了这个秀美安宁的地方。2016年她退休后,在巴吉村买房,开起一家颇具藏族特色的“家庭旅馆”。这家名为“影调小筑”的旅店成了村里汉藏交流的又一个平台。许多游客通过住店,了解藏家村落的风土民俗;在与游客的交流中,村里群众也获得了更多信息。

  “如果说巴吉村的幸福生活似一杯美酒,那一定是用民族深情酿出来的!”米玛说。

用知识塑造未来


民族深情酿出青稞美酒——西藏林芝巴吉村见闻

  谈到巴吉村未来的发展,米玛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目前兴办了4项集体产业,形成固定资产1.7亿元,今年村里还将上马“仓储物流园”项目,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然而,决定未来的关键还是教育。巴吉村九年义务制教育入学率达100%,仅今年就有8人考上内地中学,16人考上大学。”米玛说,这些数字在当地村一级都是首屈一指的。

  随着村集体产业的快速发展,村民求知的渴望更加急迫,参与政府举办的旅游、餐饮、建筑、电脑知识等各类培训项目的积极性日益提高。村里的农家书屋管理员达瓦央宗高兴地说:“现在来农家书屋的村民一年比一年多。”

(本报记者 孙明泉 尕玛多吉 王昊魁)


找紧固件,买紧固件,卖紧固件,就上88号五金门户网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c)2008-2023 88号建材网 北京斑马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