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探测,是“此前从未观测到的”引力波新发现。自2016年2月位于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宣布于2015年9月14日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至今,“引力波”这个对物理学界而言也属冷僻的词汇,已然热遍全球。本月初,三位探测引力波的科学家不出所料地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不啻为这个“高温”词汇火上浇油。引力波的发现将为人类的宇宙探索开辟新途径。这也正如美国宇航局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约翰·马瑟所说:“这对于天文学来说是巨大的发现,这个发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进步,也不仅仅证明了爱因斯坦理论的正确,实际上,这是我们在天文学上发现的全新的东西。”
人们自然会注意到,在这次世界数十家科学机构的联合探测行动中,中国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也在其列。不仅如此,在LIGO(laser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 waveobservatory——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科学合作组织的其他团队中,也有一些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可以说,中国在这次世界性的重大科学活动中不仅没有缺席,而且傲立潮头。
这一切,自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没有近40年前国门的开放,中国的科学家就走不出去,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就引进不来;没有开放,中国的教育就无所谓“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无法培养出在世界科技发展大潮中的弄潮儿;没有开放,中国科学家就无法进入到世界科技的前沿,中国就无法在科技发展上实现跨越式的追赶……
40年间,中国以及中国科学家已经投身参与到世界科技发展大潮中去。在此期间,中国科学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当然,在当今世界相当多的科研领域,中国科学家还有待于深度参与和融合到科技发展的主流,还有待于立于潮头,引领发展。无论如何,以往40年中国以及中国科学家所取得的科技发展成就,既是中国开放的成就,也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要求。保持开放、扩大开放,是中国科技继续快速发展的关键之一。今天有文章称,中国科研机构已与49个国家或地区的91个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中国在国际科学合作网络中已上升为次中心位置,成为各种国际科学界学术会议的热门选会地址。
当今世代,开放已不仅仅局限在国家有形关口之开放,也更在于思维意识心态之开放。以引力波探测的科学研究为例,如果没有开放的意识,就不会有国际合作的组织和行动,也不会有国际科学研究的互通与互利。实际上,当估量中国科学技术在40年间的发展变化时,开放是主导这一变化的最大函数:没有开放,就不会取得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开放所带来的还不只在于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更在于开放所形成的冲力也直接促进了中国科研管理及其制度建设的改革。这些制度性的改革,大量借鉴了国外科研机构的管理方式和制度设计,释放了科技生产力,改进了科研方式方法,壮大了科技团队,实现了科研发展,增强了能力自信。
开放是自信之举。增强自信,扩大开放,是中国科学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不二之选。开放、参与、融合、主导、引领,这就是过往40年中国科技发展的路径。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找紧固件,买紧固件,卖紧固件,就上88号五金门户网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