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的故宫之行,正式开启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的首次国事访问。在习近平主席及夫人的陪同下,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夫人沿故宫中轴线,依次参观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一同在故宫体验“修文物”。
连同此次故宫之行的更多细节一同被热搜的,还有东方三大殿名字的由来。故宫是展现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三大殿由于名字中共同的一个“和”字,促成了体悟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契机。
历史总会以它特有的方式留下一些痕迹,并给后人以文化的启示,一如这三大殿中的“和”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们就以“和实生物”的思想照亮历史的天空,并且在历代的传承和发展中,持续赋予中华民族新的浸润和滋养。当它跨越时空来到现代社会,依旧魅力不减,甚至展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物以和为常”“礼之用和为贵”,“和”早已渗透进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气生财”“和和满满”等就是这一道德观更为朴素的现代表达。“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和”作为一种修身哲学,锻造着国民品格,以至于辜鸿铭先生在谈到中国人的精神时说,在真正的中国式人之中,你能发现一种温和平静、庄重老成的神态。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有时指向一种良好秩序。“和”字当选2005年海峡两岸年度汉字,正是蕴含了对“和气致祥”这一良好秩序的希冀和憧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和”有时也作为一种解决争端的智慧,塑造着多元共存的价值体系。“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和”作为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共同理想,则熔铸了中华民族强不凌弱、富不侮贫的精神。
“和”,既是一种族性特征,也是一种修养境界;既是一种人生哲学,也是一种价值追求;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和”,意蕴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大智慧的宝库。
这种生生不息的文化,在实现自我超越的同时,也深刻观照着人类命运。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从篆体到的“和”字转换震撼展演,是“和衷共济”“协和万邦”的中华文化价值观在全世界面前的庄严展现,那么在这之后“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完善,则是对中华“和”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一个高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世界传递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中华传统“和”文化的精华体现,它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化解人类命运的焦虑和忧患,为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了一个最佳选择,指明了世界前景。
“和平学之父”约翰·加尔通曾有过这样的评述,中国以自己特有的视角来观察现实,阴阳平衡、尊重智慧、众生平等的理念被视为理所当然。“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的中国“和”文化,从历史走进当下,以古老而深邃的智慧为人类文明注入活水。“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和谐共存、和平发展,从当下走向未来,有理由期待它将开启人类新时代之新生面。
找紧固件,买紧固件,卖紧固件,就上88号五金门户网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