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生走到暮年,回首往事能够无怨无悔无憾,实在是件难得和幸福的事情。
张洪瑞做到了。
再次出现在媒体前,是张洪瑞被确诊肺癌的第七个年头。时光流转,已是古稀之年的张洪瑞,“阳光灿烂”的向上心态,一点都没变,他从容、乐观、儒雅……话语间透露着精致的幽默感。7年前,病情刚被确诊,他云淡风轻地劝慰身为医学博士的儿媳:这病要是有万分之一的恢复几率,我就是那个万分之一!即使无法治愈,你爸这辈子,值了!
果然,他康复了。
在商界,张洪瑞是个传奇人物。见到他,所有关于成功企业家的想象开始颠覆。他崇尚真实自然,追求简单有效,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享受生活。
夏天,一件白背心,外套一件半袖,从不系扣儿,手里拿一把纸扇;春秋爱穿夹克,从没有西服革履过,从没打过领带……寒来暑往,张洪瑞的风格不变。即便是作为政协常委需要上台,他宁可选择坐在台下听会,也不肯穿上那套让自己觉得别扭的西装。所以出席会议,他是惟一不穿西服打领带的“另类”。
在张洪瑞的世界里,凡事依心而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享受生活是他的生活法则。
黄骅市委市政府授予张洪瑞“乡贤典范”牌匾▲
3月29日,一块“乡贤典范”的牌匾由黄骅市委书记潘海瀛、市长朱春燕送到了张洪瑞手里,在各方关注下,他身着一套灰色的运动装,头戴棒球帽,很是休闲;4月7日下午,沧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闫继红,黄骅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程秀珍探望张洪瑞,他还是这套行头;4月8日,当媒体记者们的镜头开始对准这位老人时,他依然是这个形象,上镜前工作人员要给他梳理头发,他笑着说:“还梳吗?真不如戴个帽子方便!”
无论是接待领导还是媒体,地点就在位于信誉楼办公楼内的一所两居室。这是张洪瑞的住处也是他的办公室,他至今也未购置自己的房产。客厅里摆设简单:过了时的长条布沙发、写字台、一个刷漆的长条板凳倚靠在墙边、铁皮做成的简易置物架、老辈人用的大水缸……
隔着茶几,张洪瑞坐在塑料小板凳上,与坐在沙发上的客人面对面。大概下午四点钟,张洪瑞按惯例需要喝袋酸奶,吸管用完后,他把吸管保留了下来,用清水涮了涮,轻轻地把一张抽纸扯成两半,擦擦嘴角;客人走后,他把客人倒水的一次性杯子分捡,没有用过的把水倒掉,留着自己用……
张洪瑞随身携带的水瓶▲
“您真是挺节俭!”我感慨道。
“不是节俭,我只不过喜欢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而已,我提倡享受生活,但反对资源浪费。”张洪瑞及时纠正了我的观点,尽管老爷子有点“晕”镜头,有时不知从何说起,可那份本真却流露无疑。
张洪瑞常说,在战争年代,他当黄继光、董存瑞冲锋陷阵没问题,做地下工作者不行,因为一说假话就脸红,这是性格使然。
尽管张洪瑞离开老家三十多年,可楼西村的老人们都知道”张家有个好孩子”。
19岁那年,张洪瑞到黄骅县煤建公司当临时工,负责给挖河工地的煤点送煤,由于干得出色成为“一面旗”,所以被破格安排到了县食品公司。在食品公司,收猪、杀猪、拉肉、送肉全套的活,张洪瑞样样都干。不管干什么活儿,都是踏实、用心。
一次,他一个人骑着“大铁驴”,驮着一百多斤的肉,顶着大风往下面的肉站送。中午时分,黄土四起、风沙扑面。实在骑不动了,累了也饿了,他就停下车子,拿出秤,平平地称上二两熟肉,美美地犒劳了自己。然后,从自己口袋里掏出钱,放进公家的钱袋中。
在整风反右的那个年代,他最小的弟弟夜里误撞上工宣队批斗人,出于好奇,他小弟用手电筒照了照,生被说成是给阶级敌人通风报信,非要把他小弟关押起来,张洪瑞挺身而出,“我去”。他拿着“十六条”与工宣队辩论,辩得工宣队理屈词穷,最后只好问他:“你说怎么办?”“走!”他理直气壮。回家的路上,扛着铺盖的他哼着小曲,邻居大娘说:“这孩子,以后会有出息。”
从那以后,他被要回农村务农,被剥夺了工作的资格,在村上,他先后当过小队委员、会计、生产队长。
对于生产队的那段记忆,张洪瑞一直津津乐道,直到信誉楼发展到十多年的时候,他还是觉得这种成就感没有当生产队长来得强烈。
当年,他带的队,劳力少、实力弱,以前干活总当小尾巴。张洪瑞当队长后,尊重规律,按节气时令行事,尽管是干农活,也讲究张弛有度、合理分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大伙的积极性。
这位“张队长”把生产队搞得确实“邪门”。他的队员天天睡午觉,可事事拿第一,他在全县四级干部大会上介绍经验,让其他生产队看着都眼馋。赶上麦收,庄稼人得脱层皮,抢收抢种没人歇晌,可张洪瑞的小队照样睡晌觉。
原来,在那个大集体的年代,他就用上了生产“责任制”。割麦子,他把麦垄分成块儿,包片到人,说好谁割完了谁歇着。大伙比着干,很快就割完了。捆麦子,他把大伙儿分成组,再根据劳力强弱派活儿,体弱的人干轻松的活儿——在前面拉“腰子”(捆麦子用的草绳),或者在后面拾麦穗,强壮的人干力气活儿——捆麦个儿,中等的劳力抱麦莆子,这其中,体力较强的抱远的,体力较弱的抱近的。结果,由于分工合理,活儿干得又快、又轻松。直到今天,几十年的光景都已过去了,张洪瑞仍然保持睡午觉的习惯。据说,别的事儿可以不干,不让他睡这一觉不行。因为,“觉睡足了有精神”,做事才能有效率。
在生产队里,张洪瑞作为队长以身作则,多吃多占、优亲厚友的事,他从不干。一次,他亲叔叔迟到了,被扣了工分。老爷子不干了, “咱就迟到一会儿,你就扣工分,平时咱多干的怎么不说了呢?”老爷子越说越生气,要脱鞋崴他。张洪瑞忙躲,解释说:“伯伯,伯伯,您先别生气,先听咱说。规矩是订给大伙的,平时多干的咱心里有数,但一码归一码。今儿,咱不扣您工分,往后,咱还能扣谁的工分?”
从当年的生产队长,到如今信誉楼集团创始人,与自己对话,张洪瑞还是从前的他,几十年的真实、简单、纯粹,从未改变。
这是他的基因,也是他人生中的能量。
张洪瑞把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凝炼成企业的灵魂,形成了企业的基因密码,造就了信誉楼独特的企业文化。信誉楼脚踏实地,一步步走来,一天天成长,稳健地行进在基业长青的路上。
信誉楼31年时光斗转星移,这期间经历了千山万水。
1984年张洪瑞创建信誉楼之初,市场处于无序状态,一些人靠投机和欺诈就能赚钱的情况下,他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靠信誉求发展。在别人看来这条路既难走又遥远。可张洪瑞乐得其所,他说:“我这是傻小子拾柴禾——就认那块地。离了这块地,怎么都不行。”
于是,便有了1986年全国第一张信誉卡的问世,所有售出商品均实行保退、保换、保修;有了“切实为所有利益相关者着想”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他切实为顾客着想:“视客为友”,做了一件又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儿。
1993年年底,信誉楼发生过“西服退款”事件,让大众记住了信誉楼。张洪瑞发现,一批西服的加价率高出了公司的规定,他立刻找到两位主管狠狠地批评道:“做生意不能赚昧心钱,加价率高也是不讲诚信,你们这样做是在砸信誉楼的牌子,把企业往绝路上推啊。”随后,他责令有关部门下调价格,并在黄骅电视台播出了一则致歉广告:“信誉楼不慎售出一批加价过高的西服,总经理张洪瑞特向广大消费者致歉,并请买到这批西服的顾客到商场领取退款。”
开业之初的信誉楼▲
有一年,当得知火爆市场的甩脂机对人体会造成伤害后,在顾客还没有提出退货的情况下,他们决定,全部召回已售出的甩脂机,并由公关部经理亲自上门将货款退回并向顾客致歉。这样做的结果是,价值13万元的商品最后被拆卸成零件卖了废品。
他切实为员工着想:搭好戏台让员工唱红唱紫。
“让员工体现自身价值,享有成功人生”是信誉楼的使命也是他的创业初衷。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信誉楼就不提倡员工之间请客送礼,九十年代形成明文规定,这个看似不讲人情但充满人性的规定,纯洁了信誉楼的人际关系,在企业内建立起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让员工心情舒畅。张洪瑞提倡鼓励试错,他说:“不允许下属犯错,就等于剥夺了下属成长的机会。”
他切实为供应商着想,规定不拖欠货款、不向供应商转嫁风险、不收受回扣、不接受吃请;切实为其他利益相关者着想,为商界同仁、周边住户,为政府、社会着想……
当年,黄骅有一家大型商厦建成开业,一些信誉楼主管担心受影响,社会上也有很多朋友劝张洪瑞说:“信誉楼应该想办法阻止它发展起来。”张洪瑞说:“想阻止它发展起来可能很容易,我们只需把加价率降低5个百分点就行,但我们不能这么做,就像生物界需要生态平衡一样,市场同样需要平衡。只有让更多的商家发展起来,这个市场才能更吸引人,大家都能得到发展。”所以他要求能提供帮助就要尽力给对方提供帮助。
每逢节假日,信誉楼停车场上的自行车就停不开,信誉楼曾打算在合同到期后将楼侧的电话亭挪走。因为停车场对面也有一个电话亭,并不影响人们打电话。
开电话亭的人得知后,非常激动,说他们家几口人的生活就靠这个电话亭。张洪瑞和大家分析:挪走一个电话亭,对打电话的人没影响,对开电话亭的人的利益却有直接影响,电话亭是他的饭碗。挪走电话亭虽然能多放几辆自行车,但让对方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给我们带来一点儿利益,这样的事咱不干!
31年来,信誉楼从企业机制、体制、战略上形成了完美契合,有了一批自己培养的忠实于企业的管理干部,有了一支“切实为他人着想”的员工队伍,有了庞大的信誉楼粉丝顾客……
当下,新兴业态与网上购物持续分流传统百货店,消费客群流失带来的业绩恶化让百货业倍感经营压力,而信誉楼却以轻松的脚步、以裂变的态势向外良性复制,如今省内外信誉楼自营店已达到18家,信誉楼在基业长青的道路上稳健行进。
究其原因,张洪瑞一语道破其中奥妙:信誉楼从一开始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做企业而不是赚钱上,我们不追求做大,也不追求做强,只追求做好。企业做好了,想不赚钱都不行,想不发展都不行。最大的赢家,是那些从一开始就为他人着想的人。
信誉楼管理层登上北大讲堂▲
“我这个人不假谦虚,也不喜欢张扬。直到现在我可以很自信地说,信誉楼说的都做到了,甚至做的比说的还要好。信誉楼追求‘不求打败别人,只求立于不败。’武侠小说中分外家和内家:外家,一掌之力能劈山;内家,能将外来之力化于无形,我崇尚内家,信誉楼不和任何人搞竞争,应该说信誉楼已立于不败之地了。”说起这些,老爷子露出了幸福欣慰的笑容。
“现在的自豪感比生产队的时候强了呗!”我问。
“强了!”张洪瑞痛快地点头称是,开怀大笑,像个孩子。
对于老家,张洪瑞有着很浓郁的感情。在他眼中,名和物都是附属,不能入心。他不喜欢定输赢,分强弱。对于帮助别人,根本都不会多想,出自一种本能与责任,益人才能悦己。
斗转星移,张洪瑞已离开老家30年的光景。
老家,他有情结。
当年刚创办信誉楼不久,黄骅镇组织镇内所辖企业捐资助教,为鼓励善举,捐献一万元可以立碑,他不愿出名,捐了9999元。直到如今,村子里修路、用车……不用找到张洪瑞,他的下属就能办好。
前些年,只要没有极特殊的情况,每周二下午张洪瑞都打车去城关镇楼西村他的老家,接一位半身不遂的儿时同学,再约上从小的伙伴,大家一起聚会,把酒言欢;与他挖过河、杀过猪、患过难的庄稼人,到他这里推门就进,他待他们如座上宾。
他常说:“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人跟所受的正面教育有关,老师教育我们爱国、报效国家,回报社会。我信这个理儿。”
所以,黄骅信誉楼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担当起社会责任,早在1999年,公司捐款10多万元,与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救助优秀特困大学生;还出资20万元改造康宁街。2003年,黄骅公园运营艰难。信誉楼接管公园,免费开放,连续多年投资800万元整修改造,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张洪瑞强调,这样做只是为了回报社会:“信誉楼的发展,得益于社会各界的支持和信任。而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以向社会负责为己任,是我们的企业精神。面对社会公益事业,我们怎能袖手旁观?”这件事他做得彻底,没有宣传炒作,更谢绝了黄骅市政府“可以将公园改名为信誉楼公园”的建议。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公司共计捐款426200元扶助受灾群众……2008年,张洪瑞在患病期间就资助了同病室一位素不相识的病友,达十几万元。
2014年,张洪瑞在信誉楼耕耘三十周年庆典晚会上▲
像这样的事,不计其数。但张洪瑞对这些事常常是“健忘”的状态,这些热心公益的事情几乎没有完整的文字记录,也并没有对数字进行过具体的统计,因为他帮助别人或是做公益,从不想结果和目的,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成了自觉的行为习惯。这个过程让他感到快乐。
2008年,他荣登“中国好人榜”。这则消息是在七年之后的今天,他无意在路边宣传栏上看到的。他自己都惊讶了一下。
“没人通知您?”我问。
“这些荣誉对于我来说都无所谓。即使有人告诉我,这些东西我也不会入心。”他微笑着,回答朴素而平静。
今年,张洪瑞有了一次美丽乡村游,去到小堤柳庄、东常庄……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面貌,他颇为感动。于是,他和信誉楼员工出资500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他说:“美丽乡村建设,体现了一个乡镇和县域的文明程度、创建水平和文化自信,让乡村面貌得到改善,农村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政府领导为老百姓干了实事。”
这几年来,当别的创业老板疲于奔命的时候,张洪瑞却一直轻松快乐,如今他的生活更是怡然自得。看书、旅游,约上一群老友,畅怀歌唱……
2015年3月29日 摄于信誉楼商业培训中心▲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一个真正战略型的企业家是企业中最‘懒’的人,他让企业井井有条地运转,而自己只是在漫步或者喝咖啡时收听捷报。”
作为信誉楼的灵魂人物,张洪瑞显然已经享受到了这种潇洒。
找紧固件,买紧固件,卖紧固件,就上88号五金门户网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