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猛涨影响深远
零部件企业面临着“两头挤压”的困境: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并通过产业链逐级传导,增加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零部件厂商不得不执行整车厂给他们下达的“双规”要求:在整车厂规定的时间内将配套产品价格降到规定的幅度。
2002年,汽车用冷轧板的价格还不到3000元一吨,如今的价格则达到每吨7000元以上。
上海众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众力”)总经理邬全法一脸无奈:当初谁也没有料到钢材价格上涨幅度会这么高,时间持续那么久,过去一年中汽车零部件企业能维持不亏损就已经很不错了。”据了解,2004年上海众力产值约8000万元,只与2003年持平;而在之前两年中,企业产值年年翻番。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产业政策研究会副主任陈炳炎指出,过去一年中车轮行业(包括车轮骨和车轮毂)基本全行业亏损,此外车桥、锻造、铸造等此类与钢材有着密切联系的汽车零配件行业,均因原材料价格狂涨而遭受重创。
“钢材上涨对汽车零配件企业利润影响非常大,”谈到这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零部件部主任严建莱不愿给予太多正面回答。据统计,2004年整个汽车行业产销同比增长17%,利润却下降了5%。“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零部件企业巨亏。”
但是在这场上下游的利润争夺战中,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相对就要强些。
谈到原材料涨价的压力问题,浙江万向系统有限公司芜湖分公司副总经理丁洪江的口气要比上海众力的邬全法轻松一些:“利润肯定是下降了,2003年还有15%的毛利润,2004年只有10%左右了,但我们基本还能承受得住这种成本上升压力。”
丁洪江跟二级供应商有着密切来往,在他眼中,这些二级汽车零配件供应商的生存状况更让人担忧:“一方面原材料上涨,另一方面由于宏观调控,企业资金链进一步吃紧,一旦周转不灵,就很难生存下去。”
同时,正如美国CSM亚洲公司代表处市场咨询师周菁怡所描述的那样,零部件企业目前面临着“两头挤压”的困境: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并通过产业链逐级传导,增加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零部件厂商不得不执行整车厂给他们下达的“双规”要求:在整车厂规定的时间内将配套产品价格降到规定的幅度。
“把企业未来的发展重点转移到国外市场,”邬全法表示,“这是我们应对挤压的一个办法,也是业内从2003年开始就意识到的一个公认的转变。”
一位与零部件企业长期打交道的业内人士分析,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迫使原本不愿费力开拓出口市场的汽车零配件企业转向。国外市场回款周期比较短,一般一个月内即可付款,而为国内整车厂配套,一般资金回笼时间需要半年左右,这样相对减轻资金压力;另外出口的价格比在国内销售价格高,利润也相应较高,在成本上中国依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此前,零配件企业利润普遍较高,好日子没压力,原材料上涨彻底结束了零配件企业高枕无忧的状态,只有开拓市场,转变方向。”该人士表示。
来自中国海关发布的汽车零部件出口数据表明,2004年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额约36.2亿美元,较2003年全年出口额猛增50%(不包括发动机、玻璃、轮胎、拖车等个别项目)。“中国汽车零配件出口大都是满足国外的配件市场,很少有做OEM。其中技术含量低仍然是个问题。虽然量上有了很大的扩张,但是从整体比例来看,占的市场份额并不大,”陈炳炎指出,“但是从另外一方面可以看出,中国汽车零配件出口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联系403699295@qq.com,24小时内删除,88号五金门户网为广大会员提供最好的最新的五金紧固件资讯服务。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