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寡头控制的格局开始动摇
中国巨大的铁矿石需求刺激了国际供应商持续上调价格的冲动,也同样刺激了国际铁矿石勘探和开发的大幅提速。而在庞大的中国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亦是一些国际铁矿石供应商扩大产能的动力所在。
近年来,国际市场的铁矿石价格一直被巴西淡水河谷CVRD、力拓、必和必拓等三大国际矿业巨头左右,随着一些新生力量和一些“非传统”铁矿石生产国的迅速跃起,饱受铁矿石垄断之苦的中国企业将会有更多的选择。
有迹象显示,在不久的将来,国际铁矿石市场供应格局或将发生改变。
全球储量可保数百年2004年以来,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涨声”一片。2005年和2006年的涨幅分别为71.5%和19%,2007年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较2006年上涨9.5%。从2004年到2007年的累计涨幅达到165%。一路狂涨的价格使我国累计损失数百亿美元。
实际上,在进口的资源类产品中,铁矿石涨价并不是特别突出。近3年来,中国进口的铝土矿已经从20美元涨到了70美元(我国以前以进口氧化铝为主,近期加大了铝土矿的进口力度,主要是从印度尼西亚进口),涨幅达350%,而铜精矿从2001年至今的累计涨幅已经超过了400%,铜铝这两种产品的涨幅都超过了铁矿石。
作为全球铁矿石的最大买家,中国在铁矿石定价上并没有掌握主导权,却反而被卖家所钳制,这种被人挟持的感觉令中国企业很不舒服。有观点认为,价格持续上涨并非铁矿石资源短缺,国际商家的恶意炒作是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的主因。
来自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的资料显示,世界铁矿石资源非常丰富,近期资源储量基础有较大幅度增长。据美国地质调查所(USGS)最新版的《矿产品概要》公布的数据,2007年,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600亿吨,其中含铁量为790亿吨;储量基础为3700亿吨,含铁量1800亿吨。
这份资料还对目前全球铁矿石储量状况作了一个详细的分析,尽管由于世界铁矿石资源丰富而导致长期以来国际矿产勘查业界基本上不再投资于铁矿石的勘查,但近期,由于中国市场的拉动所导致的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的攀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对铁矿石的勘查。而这两年的实践表明,对铁矿石勘查稍加重视,世界铁矿石储量就会大幅度增加。自1988年迄今的20年间,世界铁矿石增加幅度不大,但储量基础增加了70%;从2003年到2007年,世界铁矿石储量增加100亿吨,增加了6.7%;储量基础增加400亿吨,增加了12%。也就是说,不仅目前已经探明的世界铁矿石储量的保障年限达数百年,而且如果继续勘探,还有很大的增储空间。
新生力量挑战“三巨头”
近几年铁矿石价格之所以持续上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寡头公司控制了相当的市场份额,进而控制了铁矿石的市场定价权。根据巴西淡水河谷CVRD、力拓、必和必拓等三大国际矿业巨头上一财年的报告,“中国需求”为他们创下了不凡的业绩。而这不凡业绩的背后,却是中国企业付出的巨大利益牺牲。
不过,随着一批新生力量的出现,国际铁矿石市场由三大巨头控制的格局开始受到冲击。
在这批新生力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澳大利亚矿山企业FMG集团,该公司最近与我国宝钢集团签署了长期供应协议和联合勘查开发协议。按照该公司发布的铁矿石生产计划:2008年5月,第一批矿石装船运输,生产量可达5500万吨;2009年?2010年,目标产量5500万吨?1亿吨;2012年产量可达2亿吨,这将直逼三巨头的地位。FMG集团表示,将尽可能多生产、尽可能快生产,“请勿错过中国这艘经济巨轮”,这似乎是对三大巨头发出的警示。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的资料显示,尽管世界铁矿石生产能力高度集中,高品位商品矿的3/4集中在巴西淡水河谷CVRD、力拓、必和必拓等三大国际矿业巨头手里,不过,从总量计算,三巨头只占世界总量的1/3,而世界铁矿石的地理集中度远远没有这么高,仍有许多国家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但是由于国际铁矿石市场经受了近半个世纪(大约从1970年的“黄金时代结束”一直到2004年)的低迷,大多数国家的铁矿石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勘查和开发利用。
比如,西非就蕴藏着丰富的铁矿石资源,这是不亚于澳洲(澳大利亚)、南美洲(巴西)的世界第三大富铁基地,矿石品位大都在60%以上,但目前的开采量非常低,按照现在的开采量计算,储量的保障程度甚至可以达到上千年。中亚地区铁矿石资源丰富,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中,哈萨克斯坦铁矿石探明储量83亿吨,储量基础为190亿吨,居世界第16位,保障年限也近千年。这些资源国一旦大幅投产,国际铁矿石市场从本质上看是不可能出现紧张局面的。我国东南邻的越南、柬埔寨等,也有不少未开发的铁矿石资源。
因此,从上述情况来看,铁矿石生产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这些国家的铁矿石资源一旦大规模开发,中国无疑将成为他们的目标市场。
由于铁矿石市场供需两旺,目前除巴西、澳大利亚、印度等传统铁矿大国外,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南非等国家也在加紧扩大开采,可以满足市场对矿石的需求。近期,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与毛里塔尼亚国家铁矿公司签订了为期7年的成品矿长期供货合同。合同规定,从2008年开始,毛里塔尼亚铁矿公司每年向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提供150万吨成品矿,约占该国铁矿产量的12.5%。北京钢企联矿产资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第一个海外资源项目就是柬埔寨柏威夏省罗文县铁矿项目。这些生力军和“非传统”生产国将对三巨头的垄断地位提出挑战。
供应商依赖“中国需求”
实际上,2006年以来,国际铁矿石供应量已明显增加,市场已经摆脱了供应短缺的状况,供求达到了平衡。有分析人士指出,未来国际铁矿石供应商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将进一步增强。资料表明,目前澳大利亚西澳州中西部有36个铁矿项目投产,预计到2015年,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将达70%。
在这种形势的影响下,为进一步控制市场,三大国际矿业巨头频频散布扩产的信息,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宣布,该公司铁矿石产能未来将达到3亿吨的规模;必和必拓也表示,到2015年,铁矿石将扩产至3亿吨;巴西淡水河谷CVRD计划在未来5年将铁矿石产量从当前的3亿吨增加到4.5亿吨。据说这一扩产计划是“为适应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
但有业内人士并不看好三巨头的扩产计划,认为这不过是他们投下的一枚烟幕弹,因为这样做至少可以使他们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吓跑潜在的市场进入者。
生产能力足够大了,市场将出现供应过剩,进入市场的风险很大。二是安抚中国钢铁企业,将来的铁矿石供应是没有问题的,中国钢厂不必为铁矿石寝食不安,也不必自己冒风险开采铁矿。实际上,三巨头对扩产一直非常矛盾,希望铁矿石产量的增幅稳定在其预期的2%?3%的范围内,因为全球铁矿石产量如果增长过快,将会使他们继续左右国际铁矿石价格变得相当被动。
尽管三巨头频频高调散布扩产计划,不过,一些国际矿业新生力量并不去理会,因为“中国需求”对他们的诱惑太大,谁也不愿“错过中国这艘经济巨轮”,国际铁矿石产量大幅增长的态势已成必然。对中国钢厂来说,这当然是个利好的消息,因为这将改变铁矿石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钢厂与供应商价格博弈的砝码。
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上几乎没有新增的铁矿石矿山投资项目。但自2003年以来,全球铁矿山投资大幅度增加,占世界固体矿山投资的比重从不到7%增加到近25%,从60亿美元增加到近300亿美元。这些项目形成的产能将会使市场供应形势产生逆转,国际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也将得以改善。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国际铁矿石供应紧张的局面就已得到了很大的改观。2006年,国际铁矿石供应总量高达15.8亿吨以上,而同时,全球主要国家生铁产量为8.7亿吨,折合铁矿石消耗量14亿吨,市场基本上达到了平衡状态。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的资料显示,目前,除中国外的传统钢铁生产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西方国家钢铁生产未来不太可能有大的增长,并且由于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其钢材消费量预计也不会增长很多。工业化国家的钢铁生产者越来越多地将其粗钢生产转移到资源较丰富、运作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受国际钢铁市场的影响,以及一定程度上中国较大规模出口钢材的冲击,一些传统的钢铁生产国的生产处于低迷状态,这些国家(包括日本、欧洲和美国)对铁矿石的需求量总体上没有增加,并且进口量有下降势头。由此可见,除中国外,铁矿石的市场容量相当有限。
市场将催生“中国价格”
世界铁矿石产量在增加,除中国外的需求不但没有增加甚至还在减少。种种迹象表明,全球铁矿石供应形势正在向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有业内人士乐观地表示,中国钢厂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越来越自信,国际铁矿石市场将会催生出“中国价格”。
资料显示,除全球铁矿石产量增加产生的积极影响外,我国的铁矿石资源形势也出现了一些有利的信号:
一是我国铁矿石储量有所增加。包括东部老矿山周边、深部,近期都有突破迹象,西部发现了较大的铁矿石潜力。
二是铁矿石产量增长幅度较快。我国铁矿石产量从2002年的1.08亿吨增长到了2006年的2.7亿吨,份额占到了全球铁矿石产量的18.62%。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7年上半年,我国合计原矿产量3.71亿吨,折算品位为65%的成品矿为1.76亿吨,同比增长24.38%;同期高炉生铁产量2.26亿吨,消费铁矿石3.63亿吨,供需基本平衡。
三是铁矿石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随着中国出台节能减排政策,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加大,将减少国内部分钢铁产能,对铁矿石的需求也会进一步降低。当然,从1996年到2006年,中国的粗钢比重从10%左右增长到了近35%,这是当前出现问题的根源。
四是铁矿石进口量增长幅度呈现下降趋势。2007年上半年,我国进口铁矿石的总量为1.88亿吨,同比增长16.46%,绝对量的增长依然不小,但增长幅度与前两年相比有所放缓,2005年的增长幅度为32.29%,2006年的增长幅度为18.55%。数据显示,今年是最近4年增长率最低的一年。
五是中国钢铁企业的过度分散状态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增加了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讨价还价的筹码。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联系403699295@qq.com,24小时内删除,88号五金门户网为广大会员提供最好的最新的五金紧固件资讯服务。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