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88门户网公众号

88门户网 -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88门户网 - 手机版

中国出口优势缺支撑力 顺差代价过高

88号五金网11月26日报道:

2007年,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贸易顺差的高速增长。

1—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达19690.9亿美元,已超过2006年全年水平,其中出口11036.1亿美元,增长26.1%。1—11月累计贸易顺差2381.3亿美元,同比增长52.2%。

高顺差是全球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布局的结果,表明我国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等竞争优势,有其必然性;顺差也为我国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资金,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是,高顺差也带来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我国顺差的积累过多依靠来料加工和资源性产品出口,依靠低价格在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缺乏长期支撑力;贸易顺差的形成,在一些地方是以牺牲资源、环境和损害劳动者利益为代价的。

贸易顺差是全球产业转移的结果,也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强等因素相关。

从广东东莞市中心出发,向西北,约20分钟后,就到了高步镇。裕元工业集团东莞制造工厂就设在这里。

这是一家拥有74条生产线的台商独资制鞋企业:来自广东、江西、湖南等地的6.5万名职工,每年将4000多万双贴着“NIKE(耐克)”商标的运动鞋送到世界各地,同时留下了近10亿港元的加工费。“在占地1500亩的厂区内,建有足球场﹑图书馆﹑幼儿园、商场﹑餐馆﹑邮局、夜校……6.5万名职工不出工厂,就能满足生活的全部需求。”工厂业务部经理刘满攀说。

类似于裕元东莞制造工厂这样的企业在东莞还有很多。“到2007年8月底,全市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前来投资,世界500强企业有46家在这里投资兴办了80个项目。2007年1—9月,全市进出口总值达742亿美元。其中出口416亿美元,贸易顺差90亿美元。”东莞市外经局副调研员梁浩琪说,该市已由广州边上的普通小城,发展成一座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三的欣欣向荣的城市,被称为“加工贸易之都”,全市加工贸易企业已达1.5万家。

东莞的经验证明,发展出口型经济,不仅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还提供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来自广东、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的务工人员,在这里实现了就业,还把积累起来的劳动收入带回老家,提高了当地生活水平。“目前,全市外来人口的数量已经超过800万人,是当地人口的5倍。”梁浩琪说。

从国际背景来看,贸易顺差是全球产业转移的结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产业加速向中国转移,我国已成为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国。

从国内看,劳动力资源丰富、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强等因素也推动了贸易顺差的持续增长。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关税水平大幅降低,各种进口非关税措施相继取消,国外对我国贸易壁垒减少,出口环境明显改善,为扩大出口、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创造了良好外部条件。

从一定意义上说,顺差并非坏事。顺差为经济发展积累了资金,增加了国家的外汇储备,这是提升综合国力所必需的。顺差也证明中国的商品已经被逆差国认可和接受,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

实际上,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贸易顺差的出现不可避免。从国际经验看,美国、德国、日本发展过程中均出现过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而且持续时间较长。

我国出口优势主要是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低廉以及产品低价的基础上的,缺乏长久的支撑力

“最近招工越来越难了。”年末,北京顺义区某服装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告诉记者,“以前,每名工人的月工资不过800多元钱;现在,工资涨一倍,还不一定能招到人。”

这家企业现有员工2800多人,年产各类服装180万件套,年销售收入3亿多元,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是中国服装“百强”企业之一,70%的产品用于出口。由于市场上同类出口企业很多,竞争激烈,企业感到压力很大。特别是旁边新建了现代汽车厂以后,用工成本更加提高:有汽车厂比着,“你不涨工资,就招不到人。”

服装、鞋类等轻工商品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一个主要来源。据海关总署统计,2007年1—10月,我国服装、鞋类出口累计1166.2亿美元,进口18.7亿美元(服装16.2亿美元,鞋2.5亿美元),累计顺差1150亿美元,占同期顺差(2123.6亿美元)的54.2%。

价格便宜、数量巨大、企业众多,是中国出口商品的主要特点。但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增加、土地供应紧张和煤、电等资源涨价,中国出口商品的优势正在减弱。有媒体报道,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已有近千家鞋厂及相关配套的企业,因各种因素或主动歇业倒闭,或外迁其他地区另谋发展。在东莞1000多家制鞋企业中,已有200—300家倒闭。

我国鞋类出口数量由2000年的39.7亿双增加到2006年的78.5亿双,2007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鞋44亿双,同比增长12.3%,但出口单价始终在2.5美元/双水平徘徊。“这主要是因为,在整个产业链中,优质原料、核心技术、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等主要依靠外国。”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会长王汉江说。

由此可见,我国出口优势主要是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低廉以及产品低价的基础上的,缺乏长久的支撑力。由于数量众多、价格低廉、品质不高,再加上一定范围内的无序竞争,还很容易导致国际贸易摩擦。到2007年上半年,欧盟已累计对中国发起127起反倾销调查。

不仅如此,一味强调出口,使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劳动者利益受损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比如,2006年,我国钢铁出口4000万吨,占全球钢铁贸易总量的1/5,是世界钢铁产品出口最多的国家。但大部分是粗钢产品,附加值低、能耗高、污染大。据测算,我国每年出口的高耗能产品相当于出口掉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5。

“如果巨额贸易顺差会带来新一轮的、范围更大的贸易摩擦,如果中国只是‘吃’进了数字而没有得到相应的实际利益,如果出口的增长以牺牲资源、环境和损害劳动者利益为代价,巨额贸易顺差很可能会成为‘烫手的山芋’。”专家说。

减少出口商品中各种隐形的成本折扣,弥补各种应该交纳的成本

“我们感受到了政策压力。”杭州威陵钢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祖根说,国家把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到9%,公司每年将减少退税1500万元以上。“现在,我们只有产品转型和把工厂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去两条路可走。”

为缓解顺差过大问题,从2006年9月到2007年7月,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我国连续6次出台宏观调控措施,大幅调低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公布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对列入限制类的商品将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

“程度与范围都是空前的,显示国家调控外贸顺差的决心。”一位企业界人士说。事实上,这些措施成效初显。2007年1—10月,贸易顺差增长59%,比前9个月增幅减缓10.2个百分点。

但从长期性战略层面,调整贸易顺差,“更应集中解决出口产品价格回归和扩大国内需求两个重大问题。”商务部的专家说。

这位专家指出,贸易顺差的形成,与经济增长、汇率、劳动力成本优势等因素紧密相关。减少顺差,就要减少出口商品中各种隐形的成本折扣,弥补各种应该交纳的成本,从而还“中国制造”一个真实的竞争力,也有利于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日前,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已明确表示,将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着力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改革,理顺价格关系,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将着力推进“污染者付费”制度,首先将在中国所有城市收缴污水处理费;还将提高工业企业排污收费标准。

当然,从根本上讲,减小贸易顺差,要靠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由出口拉动型向内需拉动型的转变。

“具体而言,一是要适度提高产业工人特别是广大农民工的工资、福利水平,推动劳动力价格合理化;二是要健全环境保护监督机制,实现环境成本企业承担;三是通过完善分配制度、规范分配秩序,增加居民收入,解决下岗人员再就业,减少零就业家庭,不断增强国内消费能力,同时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老百姓关注的住房、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后顾之忧,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联系403699295@qq.com,24小时内删除,88号五金门户网为广大会员提供最好的最新的五金紧固件资讯服务。请认准网址(www.bshib.com)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c)2008-2023 88号建材网 北京斑马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