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正逐步由大到强,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次涉及到十大重点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这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定为改革着力点。
作为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制造强国的蓝图,《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即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提出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认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新兴技术,与此前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度较高。以“互联网+” 为核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未来10年,预计仅工业互联网就将带来6万多亿元的GDP增量。
为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中国制造2025》明确,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在业务范围内加大对制造业走出去的服务力度,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增加对制造业企业的贷款投放,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符合制造业企业特点的产品和业务。同时,将引导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支持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制造业贷款和租赁资产开展证券化试点。
在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中,光大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赵扬表示,央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领域的技术储备优势较为明显,行业景气度也相对较高。
同时,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被列为五项重大工程。对此,中信建投研报也表示,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将成为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主线。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制造技术是提升中国制造业整体效率的关键;而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