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持续放缓,市场空间走向萎缩,汽车市场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加剧竞争,整个市场硝烟弥漫,跨国、合资、自主车企展开全方位竞逐。为了在这场战争中站稳脚跟,自主品牌车企纷纷拉起向上、高端化大旗,虽然这让自主品牌在上半年的角逐中持续增大市场份额,但是却给对自主品牌依赖程度较高的本土零部件企业带来重重危机。逐鹿高端化的自主车企多选择了以傍“名牌”零部件突显高端化的路线,直接导致本土零部件企业市场空间趋向萎缩。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本土零部件企业也展开了逆袭之路,通过战略调整与投入,开启转型之路,尤以并购、整合风最烈。
下半年,零部件领域,无论是国内企业的兼并重组还是国外的并购、整合步伐都将加速。
跨国并购提速。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就有三家国外并购事件发生。最近的当属6月30日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收购美国瀚德汽车,耗资8亿美元,成为中国收购美国汽车业相关资产最大的一笔交易。在这之前,3月29日,潍柴动力以 1.87亿欧元再次收购德国凯傲公司4.95%股权,完成后潍柴动力间接持股比例将达38.25%;3月23日,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以高达70亿欧元收购倍耐力,成就中资企业在意大利最大一笔投资。
零部件技术之弱非一日之寒,逆袭也非一日之功,但是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形势却异常严峻,即便整车销售市场逐渐趋向低位增长,但是跨国零部件企业依旧不断加码布局国内市场,进一步挤压自主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空间,所以,并购或许是自主企业生存并进入高端市场的最快速的一条路,笔者以为,不讲什么绝对自主创新与否,当下,先活下来并获取继续活下去的资本才是王道。
所以,由上半年各企业并购力度可以看出其并购的主动性之强,那么接下来,这股劲风很有可能继续吹下去。不过,海外并购之后的资源整合问题将是一大难题,还希望各企业注意潜在的风险和提升管理能力,真正驾驭优质资源。
国内资源整合加速。6月10日,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已经与相关合作方完成了关于成立无锡同益汽车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出资协议》的签订工作,为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产业技术发展平台,形成产业链带动效益。
不仅云内动力,接下来,国内企业的合并、整合效应也将持续扩大,中国零部件市场,外资背景企业数量占规模企业数量的20%,而市场份额占据了70%以上,中资零部件企业仅占市场份额的 30%,并且呈现下降趋势,其中90%的产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但是未来,随着市场本身向智能、环保的转型,国内企业只有加强资源整合力度,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等方式才能获取新的生存空间。
跨国企业加码本土化战略,加速掘金。
外资背景零部件企业数量占规模企业数量的20%,而市场份额占据了70%以上,如果本土企业战略转型不利,那么这种现状将持续加剧。
就上半年各跨国企业动向可以看出,虽然中国汽车市场在萎缩,但是对于零部件企业仍有巨大吸引力,他们也纷纷看好中国市场,预测增长空间多在两位数。例如,大陆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 “对于大陆来说,我们还是希望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发展速度,也就是说,我们将会超过中国市场上新车的增长速度。” 大陆集团过去五年在中国的投资达到10亿欧元,今后5年大陆在中国的总投资也将达到10亿欧元左右,与之前的投资额持平。
近日,日立汽车系统近日发布官方声明称,该公司已经同重庆市政府签署投资协议,将在当地兴建一座汽车零部件工厂,以扩大在中国的汽车系统业务。而在一向占据主导地位的商用车零部件市场,跨国企业也要开始大幅抢食本土企业市场份额。
上半年中国商用车市场萎靡不振,高端化趋势已是大势所趋,但对此,本土企业有些力不从心,而跨国零部件企业恰恰嗅到机遇。6月,舍弗勒集团高调表示要以全新姿态开拓中国卡车市场;5月,大众集团商用车董事局成员等人拜访中国重汽,旨在拓展曼发动机等更多项目的继续合作;江森自控高端商用车座椅品牌RECARO 开始进入中国……
伴随中国汽车市场高端化需求的提升,下半年跨国车企的布局动作很可能会继续追加,抢食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
逐鹿新能源,整车制造及零部件布局通通不放过。
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火爆程度笔者就不在此赘述,凡业内人士心里都清楚。正是基于这样的形势,零部件企业也寄希望于此,特别是本土企业更是形成两条路线,造新能源车、造新能源车零部件。
无利不起早,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爆不仅会给整车生产带来机遇,同样要给零部件企业带来逆袭的机遇,甚至可能锻造出“零部件领域的比亚迪”。
根据上半年整车企业发布的新能源战略规划来看,下半年新能源生产也将更上一层楼,几乎所有整车企业都公布新能源战略规划,就连在新能源领域沉默了许久的长安和长城都开始大大力推出自己的新能源规划,而比亚迪、力帆等企业更是颇具押宝的意味,大刀阔斧杀入新能源领域,那么为配套整车企业需求,下半年零部件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力度还将加大,更何况在这块领域目前与外资的竞争本土企业并不是绝对弱势。
价格战或将打响,本土企业挺进智能化市场争夺战
整车市场价格战已燃起,接下来很可能烧到零部件企业。整车企业价格战势必要以压低零部件成本为手段,那么对于零部件企业来说,可能面临降价风险。此外,传统汽车零部件行业属于竞争激烈的微利行业,企业追求的是规模效益。那么如果在产销量大幅下降的形势下,企业压力将会加大。这就如同现在的整车销售市场,在销量提升困难、利润下降的的情势下,大家很可能打响价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