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盐县召开紧固件提升整治工作专题会议。会上,县质监局就前期的调研工作和《海盐县紧固件行业提升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草案)的拟定作出了详细说明和解释,各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各镇(街道)以及有关企业代表就《方案》(草案)发表了意见建议,并就有关问题开展了现场讨论。这对紧固件企业,尤其是海盐紧固件企业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和影响。
会议重点提出了“三步”打造海盐紧固件 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科学调研,摸清行业发展状况。
一是开展全面普查梳理。开展紧固件行业基本情况的普查和梳理,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分析统计数据全面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根据前期调研,海盐紧固件行业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的企业为819家,2014年全县紧固件产品年产值约为71.4亿元,其中出口约为5.3亿美元,规上企业2014年产值为41.98亿元,亩均税收为8.79万元、亩均销售为309.82万元。2014年末,全县产值超亿元以上重点骨干企业中紧固件企业有16家,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2.02亿元,占全县亿元以上企业总量的6.63%。
二是找准行业发展瓶颈。近两年来,海盐紧固件行业呈现利润总额逐年减少趋势.通过召开行业负责人座谈会,对于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综合各方反馈,找到突出表现的发展瓶颈。针对存在固废和危废处理能力不足,同质企业恶性竞争激烈,低小散生产企业较多,专业分工合作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方面问题对症下药,破解发展难题。
三是形成行业发展意见。针对紧固件行业发展瓶颈,听取各镇(街道)等基层和各相关职能部门对行业整治提升的意见建议,开展多部门综合研讨,形成统一意见。综合运用市场及行政手段,即大力引导企业主动更新生产设备,提高生产工艺,避免同质恶意竞争,又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行动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开展全行业整治提升工作。目前《海盐县关于整治提升紧固件行业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在编制中。
各级联动,落实责任优化服务。
一是明确分工保落实。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进一步推进“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强化组织领导,迅速成立海盐县紧固件产业整治提升工作小组,由环保部门牵头,将未通过环评的企业、未装置“三废”回收设施的企业等作为行政执法的重点对象,开展执法检查,大力整治生产工艺落后企业。质监、工商、安监、税务等部门发挥各自职能,在产品质量、产品流通、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依法纳税等方面,合力对紧固件行业开展整治工作,三年来,海盐县共关停“低小散”紧固件企业29家。 二是强化指导优服务。各部门在政策、信息、技术、出口、管理、安全等方面,给予企业大力指导。环保等部门大力督促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对酸洗磷化企业主动淘汰、搬迁或者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等治理措施改造整治的,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等。同时,充分发挥技术平台和协会的作用,浙江国检检测有限公司发挥其技术优势,在产品检测、工艺创新、高端研发等方面给予企业坚持。成立于2003年的县紧固件协会逐年壮大,现有成员单位203家,作为一个民间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代言性、组织性、协调性的角色功能,做好信息共享服务,特别是在订单信息、会展信息、网络信息等方面为县内紧固件企业做好对接服务,促进产业抱团发展。
三是打响品牌促壮大。打造发挥品牌效应,2011年底,“海盐紧固件”获评浙江区域名牌,为做好这一区域名牌及其标志的推广使用工作,专门成立了“海盐紧固件”浙江区域名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引导、鼓励和支持区域内具有一定实力的紧固件中小企业向特色工业园集聚和转移,利用产业园集聚优势,延长产业链,实现分化发展,避免同质竞争。今年,海盐又有3家企业获准使用“海盐紧固件”浙江区域名牌,至此,全县累计有6批33家企业获得该区域名牌使用权。这些授权企业将“海盐紧固件”的区域名牌标志印刷在产品外包装上,有力推动了企业开拓市场份额、扩大知名度。
紧固件行业是海盐县的重要传统产业,目前全县共有紧固件行业企业一千多家,另外还有许多设备、配套加工等上下游企业众多。经过多年的发展,紧固件行业的优势与瓶颈并存,为进一步促进全县紧固件产业的健康发展,海盐县将按照“提升、整治、淘汰”的总体思路,用好政策引导、设好市场倒逼、抓好行政执法、做好帮扶指导,加快推进海盐县紧固件行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整个行业的健康优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