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一些外向型小商品生产企业和经营者因急于把“单子”做大而疏于防范“洋骗子”、“洋赖账”的商业欺诈行为,导致大批国际应收帐款无法收回而望“洋”兴叹,悔恨交加.我国外贸面临世界经济复苏、国际贸易量快速增长的有利环境,小商品市场持续繁荣,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不断提高,贸易额也随之攀升。
国际贸易支付欺诈和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企业内部的信用风险管理处于空白,没有英文版的合同,在诉诸法律时有些争议条款不明,很难做出准确判断;
二是赊销策略制定的随意性带来风险和隐患;三是销售员工的流动性较大,容易形成死单,给追偿债务带来困难;四是缺乏有效了解外国客户的途径,在交易前无法获得对其足够的信用。造成国际应收帐款被滞的欺诈形式多种,下面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例:
1.海关圈套。北京一纺织厂与印度客户进行一单总值4万美元的交易,预付款仅10%。货物抵达目标地后对方故意不查收,却要求卖方大幅打折,致使货物滞留港口。当货物超过时限时,根据对方清关条例被强行拍卖。无独有偶,浙江某公司和加拿大一家公司的交易也因被对方海关清关低价强行拍卖。针对“海关圈套”的一些特点:如,买家在交易的时候不还价、派人进行货物验收后不签单等,三个月的时限是生死线,因为通常在三个月后,对方海关有权对货物进行拍卖,客户就可以低廉的价格进行购买。对于这类诈骗,建议卖家将货物预付款提高到30%以上,并抓住时机,须尽早解决收款问题。
2.信用证的“奥妙”。杭州外贸公司与孟加拉客户的一单6万美元的交易,客户信用证因孟加拉的节日而被延误付款,遭到银行拒付。信用证付款日期的被延误而造成的“运期延误”是由我们卖方来买单的。
3.老客户突然破产。宁波一电池厂与加拿大的一单货值达4.8万美元交易中,由于对方是老客户,去年8月给其发货后对方一直没有支付,电话打过去后对方称公司现状非常差,要求延期支付。当企业委托有关部门对这家“老客户”进行信用调查时才发现,对方已于去年4月破产,无法进行追索。此间,温州一公司同西班牙客户交易也演绎了类似案例。
4.证据不足。义乌某公司与西班牙客户执行交易过程后,竟被对方拖延债务致使帐龄长达2.5年。由于保留的热敏纸传真资料模糊不清失效,没有合同和对方的签字、BL和其他文件等证据,仅有不能作为呈堂证据的双方往来的电子邮件,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追索。 细细分析,这些洋骗子在支付欺诈方面的手段并不复杂、高明,被诈骗企业只要提高警惕,防范措施得当,是完全可以避免上当或中止侵害的。
现将一些专家对规避国际应收帐款风险的方法列举如下,供企业在与境外客户交易时参考。
1.签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有可能产生争议的地方列举进去。比如说,货物“质量”的问题,80%的客户都会以此为借口来拖延支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合同中要把产品的质量标准、交货方式、货运方式等所有可能产生谈判争议焦点的内容写进去,征得对方的同意,最好请法律方面的人士把关后再签字。否则一旦产生纠纷后所产生的成本更高,一般中小企业的利润都不是很高,打起官司可能很难承受。另外,订立合同的时候,一定要使用英文,不要使用其他文字文本,以免在诉讼时有些多含义的词句理解方面有差异,给法院的准确判决造成困难;
2.一定要保留好有效文件资料。文件表达的意思要完全、准确,包括交易前双方所表达的意思,交易中货物发送出去到港口对方提货的时间。要保留好对方签字的文件和所有的交易资料。在保存传真资料时切记不要保留热敏纸的传真文件,一定要用有效保留期较长的纸质。如果是热敏纸的资料,则一定要将传真内容扫描、打印下来再保存,以备不时之需;
3.交易之后的回款非常重要。一旦出现对方拖欠,要在第一时间就把货款收回来,不要担心会失掉这个客户。涉及的票据一定要简化。如银行转帐、DP等,中小企业一定要预防在低成本的情况下的情况下发生问题;
4.企业内部要建立有效的信用控制体系。调查老客户,及时掌握对方财务情况,基于对方的财务情况进行授信;
5.了解出口国的国家风险,即出口国对于清关和拍卖方面的有关规定;
6.出现问题要尽快解决,争取在第一时间与国际商帐管理公司联络,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给自己造成损失;严防有些私企搞“代办年货”、搞“赊销”。从签合同、交易跟踪到最后帐款查示,要看到对方的资信报告,这是交易中很重要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