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可能面临两次衰退,以及中日争端导致双方经济战两大风险,将会冲击中国外部需求,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受其影响,有关部门势必将增加投资作为主要手段,刺激国内需求,弥补外需萎缩缺口。受其影响,下阶段中国钢材实体需求会有较大增加。
一、中国需求遭遇两大外部风险冲击
目前来看,中国需求将会遭遇来自外部的两大风险冲击。
一是全球经济可能面临二次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警告,全球经济进一步放缓风险“高得惊人”,出现二次衰退的风险已显著上升。欧债危机仍是全球经济领域的最重要威胁所在,同时先进经济体经济增长率将持续下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幅也将持续减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因此再次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为3.3%和3.6%。。不仅如此,美国经济也面临“财政悬崖”,有观点认为已经超越欧债危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大担忧。如果世界经济因此出现二次衰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将会非常严重。
二是中日争端导致双方经济战争。今年以来,愈演愈烈的中日岛屿争端,短时期内难以平息,而且因为多种因素影响,具有恶化与漫延趋势,演变成为旷日持久的双方经济战争。在这场经济战中,虽然日本损失更为惨重,由于在华生产、对华出口与涉华旅游服务业严重萎缩,陷入经济衰退。另一方面,中国亦不能够独善其身。这不仅因为日本作为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占据中国外需重要部分,并且日本还是中国利用外资最多国家。此外,日本在华生产和商贸企业,其经济产出与派生量,也是中国GDP重要构成部分。在华日企较大幅度减产,甚至部分企业撤资,同样会恶化中国需求环境。
现今世界经济深陷债务危机,正在艰难跋涉。由于中、日两国经济非常重要,“几乎代表着全球希望”。如果占据全球经济总量近2成的第二大、第三大经济体增速进一步下滑,甚至出现衰退,世界经济复苏就一定会消失,取而代之的只能为新一轮经济危机,以及由此而生的贸易保护主义狂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外部需求环境不容乐观。今年前8个月累计,全国外贸出口同比仅增长7.1%,虽然9月份出口增速有所反弹,预计难以完成10%的预定目标。重要商品中,钢材出口直接形势不错,前9个月出口量超过4000万吨,同比增幅在9%左右,但占据钢材出口更大份额的间接出口——机电产品出口却不太理想,各种家用电器、机械设备、集装箱、船舶等,数量同比增幅多为下降,或者是低幅增长。
二、外部需求减弱要求更大力度刺激国内需求
需求是经济增长最重要引擎。外部需求减弱及其恶化趋势,包括部分外资撤离,势必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一段时期以来,需求乏力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滑落,从出口、投资、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运行情况测算,估计三季度全国GDP增速“破8”。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3.6%,创下35个月(2009年11月以来)新低,尤其是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4.7%,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需求的疲弱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国民经济难以承受外需进一步萎缩冲击。
经济下行压力因为外部风险加大,势必要求有关部门以更大力度刺激内需,保障总需求动力不减反增。
否则,需求总量不足,经济失速与失业增加将难以避免,甚至引发更糟糕局面。
我们有着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而且发展潜力极大。因此,只要各个方面协调好,措施得当,完全可以为中国经济提供广阔的增长空间。这是我们现阶段比较日本、欧美国家的最大优势,能够因此抵御外部需求萎缩。中秋、国庆假期需求“井喷”,消费额突破8000亿元,同比增长15%,再次向世人显示了中国巨大的国内消费能力。
中国努力扩大内需的结果,客观上将加速扭转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外需的失衡局面,尽快回归内需为主的坚实基础。这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治久安。
三、刺激国内需求首选扩大投资建设
现阶段中国刺激内需,第一位选项在于以更大力度增加投资。这是因为,受到多种掣肘因素影响,国内终端消费品需求启动与见效过程缓慢,难以迅速担纲扩大内需主角,不足以弥补外需萎缩缺口。今年以来平稳增长的居民消费统计数据已经表明了这一点。而各类投资,尤其是大规模基本建设,却能立竿见影,而且关联性极强,可以拉动生产需求,派生大量终端商品与服务消费,使得整个国民经济活跃起来。
有观点认为,投资会加剧产能过剩,增加库存,这是片面的。因为我们扩大投资,并非指向已经过剩的制造业,比如钢铁产业,而是借此拉长行业“短板”,保障整体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与更大产出。在这方面,增长空间极为广阔,其中有很多还属于历史欠账,岂能奢谈什么过剩泡沫?譬如强大国防建设、环境保护建设、廉租房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交通运输建设等等。
按照先进国家水平,中国需要在上述方面投入数十万亿资金,需要大量物资、设备与工作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市场何愁没有需求?数十万亿的持续性建设投资,还会产生更大规模的乘数效应,不仅能够消化当前过剩产能,同时又为今后的协调、健康发展,提供更好条件。据此,中国经济可以实现又一个30年的快速增长。
因为欧美国家债务危机影响,现阶段国际市场大宗商品需求疲软,价格相对低迷。我们要抓住和利用这个有利时机,争取以较低进口成本,开展大规模基本建设,实现国内“短板”行业的填平补齐。
为了增强扩大内需效果,需要进行一些配套支持措施。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合理调整财政资金使用方向。比如,不要轻易扩大外贸出口退税,更不要对国内过剩行业实施减税扶持。因为增加出口退税,实际上是用中国纳税人资金补贴外国消费者,因此招致贸易壁垒;而减免过剩产业税收,势必削弱国内过剩行业兼并重组市场压力,障碍落后产能淘汰,冲击结构调整。与其“花钱不落好”,不如将此类款项集中起来,用来补贴国内消费者,比如对于国内首套90平米以内购房者实施贷款贴息,或者是进行廉租房建设;对国内家用电器、校车、农机具等商品购买进行贴补、提高贫困农村学生伙食补助等,这样刺激内需效果要好得多。
四、投资升温较多增加钢材需求
基本建设历来是钢材需求最重要领域,中国因为外需萎缩而大规模进行基建投资,当然会反推国内钢材需求显著增加。
为了遏制需求疲弱,扭转经济持续下滑局面,进入今年下半年后,有关部门已经明显加快各类投资审批速度,呈现逐月加快趋势。
否则,需求总量不足,经济失速与失业增加将难以避免,甚至引发更糟糕局面。
我们有着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而且发展潜力极大。因此,只要各个方面协调好,措施得当,完全可以为中国经济提供广阔的增长空间。这是我们现阶段比较日本、欧美国家的最大优势,能够因此抵御外部需求萎缩。中秋、国庆假期需求“井喷”,消费额突破8000亿元,同比增长15%,再次向世人显示了中国巨大的国内消费能力。
中国努力扩大内需的结果,客观上将加速扭转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外需的失衡局面,尽快回归内需为主的坚实基础。这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治久安。
三、内需增加构筑钢价稳步回升基础
进入9月份以来,国内钢材价格大幅反弹。分析原因,前期价格超跌是一个方面,而全球经济调控转向优先保证经济增长,尤其是中国连续出台实质性刺激需求措施,市场信心有所恢复,也是重要因素。
如果说,目前钢材价格回升动力主要来自于前期行情超跌反弹,以及信心增强等心理因素,那么,预计随着各项投资项目逐步进入施工建设与设备安装,国内钢材实际需求将会逐步显现,从而构筑钢材价格稳步回升的实体基础;随之而来的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上扬,也会增强其价格的成本支撑力量,由此进入利多循环。
另一方面,由于欧美债务危机阴霾依然挥之不去,以及钢价反弹引发供应增加,钢材价格回升局面也会将会面临干扰,出现调整波动,但一般情况下难以回到前期最低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