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整体大宗商品行情可谓波澜壮阔,基本与去年市场主流预期走势相反,一路下跌,甚至连像样的反弹都不多见。指数方面,文华商品指数从2月13日161.59点一路走低,最低下探至5月5日138.75点,跌幅14.13%;黑色产业方面,建材指数从2月21日最高157.73点跌至4月19日的最低129.51点,跌幅17.89%,截至5月9日收盘,该指数为135.35点。钢材端,目前分化严重,结构紊乱,以螺纹为主的建材利润丰厚,高者达600-700元/吨,且持续时间较长,而以热卷为主的板材则无利润,甚至处于亏损状态,那么这样的市场结构后市还会继续维持吗?市场是否会发生扭转?现就这些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从去年开启的钢价上涨之路主要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又存在不定期的环保限产检查,叠加需求端表现较好,致使钢价扶摇直上。而今年情况有所不同,尤其在需求端,因房地产市场面临调整,钢材预期需求走弱,基建虽是稳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碍于资金等诸多问题也存较大不确定性。供给端则持续发力,从工信部发文要求6月底全部去除地条钢产能,到目前对北京溧阳诸多不合规钢铁产能断电等,都显示政府层面去产能的决心。可当下宏观走弱预期强烈,资金成本上移,对大宗商品价格又有所压制,因此钢铁产业目前可以说是宏观偏弱与产业趋强逻辑的博弈。
其次,我想重点讨论一下后市产业可能的运行逻辑。第一,供给端,去产能虽在继续,但并不意味着粗钢产量会下降,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产量在稳步增加,这其中与去中频炉后高炉利用系数增加有直接关系;第二,从卷螺差角度出发,当前这种价差结构我们认为是不合理的,但扭转这种趋势尚需时日,主要因去产能针对的是以螺纹为代表的低端建材,但长期维持热卷高贴水势必不合理,钢厂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铁水适当多分配给螺纹产线,此外,原先中频炉企业有电炉资质的都在上电炉产能,从2016年底至今年下半年这部分产能在逐步投产,同时螺纹出口大幅减少,这些量将回流国内市场,综上几点都可增加螺纹供给,因而缺口部分将得到弥补,价格也将回归合理区间;第三,从产业平衡角度讲,螺纹利润太高,热卷利润太低,这样的结构本身就是脆弱的,可持续性不强,或者说存在套利机会,只要给予足够时间,市场变会自我调节,让其回归相对理性区域。
最后,我想浅谈一下我对市场的判断。第一,螺纹利润将回归,或许是价格下跌,或许是成本上升;第二,卷螺差未来一段时间有回归预期;第三,钢材的底部区域在稳步抬升,行业在良性发展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