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在2008年经历了大起大落,从年中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高位一路狂跌至年末每桶约30美元的低点。今年上半年,国际油价又从年初每桶约40美元的起点开始,出现新一轮反弹行情,一度超过每桶73美元,但目前又回落到每桶60美元上下。分析人士认为,国际油价今年上半年震荡上扬的态势,对世界经济复苏构成了一定压力。 国际油价去年跌宕起伏,从每桶近150美元的历史高位一度跌至不足33美元的历史低点,跌幅近78%,这主要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石油需求下降所致。然而每桶仅30多美元接近成本的油价实在是市场对于危机的过度反应,油价出现反弹是必然现象。今年前4个月,国际油价始终保持在每桶40至50美元这一区间,基本呈现出一种小幅回升的态势。然而进入5月,国际油价却累计上涨近30%,创下10年来最大单月涨幅。纽约市场油价在6月初更是出现了今年以来的最高收盘价,达到了每桶73.23美元。这个价格较年初每桶33.20美元的低点上涨了近121%。 分析人士认为,国际油价短时间内的大幅飙升并非源于最基本的供求因素,而是投资者对世界经济复苏的信心增强所致。进入5月份之后,世界一些主要经济体公布的部分经济数据显示全球经济有回暖迹象,投资者对于世界经济复苏的信心一度高涨,从而推动国际油价一路走高。此外,美元贬值和投机资金不断涌入油市,也是油价大幅上涨的重要推动因素。随着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逐步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减速甚至陷入衰退。为了挽救处于低谷中的经济,各国相继推出前所未有的经济刺激计划。美国也和其他国家一样,实行了前所未有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元大幅贬值的态势十分明显。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始终与美元价值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为了规避美元贬值的风险,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市场成为投资者的不二选择。此外,美元贬值还吸引了没有合适投资方向的国际热钱进入油市投机。 然而从根本上说,决定价格涨跌的关键因素还是包括供需关系在内的经济基本面因素。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7月8日发表的最新年度报告预计,全球原油需求需要4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去年的水平。国际能源机构10日发布的最新月度报告指出,石油需求强劲复苏的迹象近期明显消退,预计今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为8380万桶,比去年减少2.9%,与此前预期持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日也调低了对今年世界经济的预期。这些负面经济数据又使得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国际油价从7月初以来持续6连阴,回落至每桶不到60美元,短短一周跌幅超过10%,充分说明了投资者的关注点又回到了经济基本面因素。 分析人士指出,油价的暴涨和暴跌对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在当前世界经济向着复苏的道路缓慢前行之时,如果油价继续快速上涨,无疑将会打击消费者和投资者本已非常脆弱的信心,对经济整体走向复苏有着较大的不利影响。 分析人士预测,未来几个月,从经济基本面因素来看,石油供需关系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在今年夏季需求高峰季节对于汽油的消费仍然疲软。而作为世界主要原油供应方的欧佩克已经暗示,在9月份的欧佩克石油部长级会议上将会努力调整现行的产油政策,即可能再度减产。同时,在世界经济正走出衰退但短期内不可能出现大量利好宏观数据的情况下,国际油价下半年预计将继续在振荡中寻求上行,但上升幅度将趋于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