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带给全球汽车业的影响,远远没有消退。日本的汽车制造商与零部件制造商们,正在经历一个异常艰难的阶段。为了打破僵局,日本的一些中小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集结成群,来到了中国,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业态模式。广东佛山、北京丹阳等地都成为了这些中小汽车零部件公司的新聚集地。
在整个零部件体系中,二级和三级零部件制造商中大约占据七成的比例,而这些制造商规模小,员工少,生产方式灵活。这与中国大量存在的中小零部件公司形态非常相似。
与中国相比,无论是日本和韩国,零部件供应体系都以独立著称。日本汽车工业是一种金字塔结构,汽车整车制造商位于塔尖,以下部分依靠1万多个零部件制造商支撑。其中,这些零部件制造商是由各类大型和中小型零部件制造商组成。
中小零部件企业不再依托整车制造公司,而是“集团”联盟的形式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这与过去日本汽车产业“同进同退”的商业模式不尽相同。
或许,后者将成为一种产业趋势长期存在,而这一做法也值得中国汽车企业借鉴。
究其原因,在于日本国内生产水平的持续衰退,加上日元对美元、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所导致的出口利润暴跌,这些都成为一些中小零部件企业产值规模不断下滑的重要因素,而突如其来的日本地震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日本零部件公司越来越趋向于在原有的“汽车集团”体系以外,寻找新的贸易机会,发展自己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