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国家的经济“账单”陆续晒出。
周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18年GDP超90万亿,增速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实际增长6.6%。(详见:国家统计局: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实际增长6.6%)
昨天,财政部晒出了“2018年国家账本”。在与农业、农村、农民有关的领域,国家花了多少钱呢?
1 全年全国支出22万亿 给“三农”花了不少
220906亿元,这是2018年1月至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钱,同比增长8.7%。
(收支变化图)
这么一大笔钱都花到哪儿了?又给“三农”花了多少?
1. 教育支出32222亿元,增长6.7%。
2. 科学技术支出8322亿元,增长14.5%。
3.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522亿元,增长3.7%。
4.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084亿元,增长9.7%。
5.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5700亿元,增长8.5%。
6. 节能环保支出6353亿元,增长13%。
7. 城乡社区支出22700亿元,增长10.2%。
8. 农林水支出20786亿元,增长9.9%。
9. 交通运输支出11073亿元,增长3.7%。
10.债务付息支出7345亿元,同比增长17.1%。
改善民生、脱贫攻坚、教育、医疗、社保、农林水……要办的大事一件都不能少,跟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具体来看
投入规模最大的是教育,有3.2万亿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笔钱花得很坚定。我们之前也报道过,教育部曾表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根据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教育经费使用要重点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照之前的投入比例,义务教育在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中占比一般能达到近一半, 而其中更是向农村倾斜。(详见:3万亿教育经费,向农村倾斜投入,保障乡村义务教育、乡村教师待遇等)
另有三项投入超2万亿,分别是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农林水。
你看,这些基本上都与“三农”密切相关。
比如,2018年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同步提高。各级财政人均补助标准在2017年基础上新增4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490元。
反映到“账本”上,2018年,全国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支出增长11.4%,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补助支出增长9.4%。
2 一年4770亿元,助力脱贫攻坚!
再翻开脱贫攻坚这本账,2018年,全国扶贫支出达4770亿元,增长46.6%,比2017年多了将近1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1061亿元,增长23.2%。
财政支出撬动了社会资金,改变了很多贫困户的命运。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201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28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顺利完成,预计有28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
3 给农产品,降税!
财政部国库司副巡视员李大伟介绍,2018年,我国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包括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增值税税率,退还部分企业期末留抵税额,扩大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受减税降费政策等影响,全国税收收入增幅比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
减税降费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财政部税政司巡视员徐国乔表示,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推出一批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措施,包括放宽小型微利企业标准并加大所得税优惠力度、提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等,2019年,财政部将抓紧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为明显的降费。
财政部晒出的“2018年国家账本”,让我们看到了国家财政支农的决心和实举。
2019年,钱怎么花?
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郝磊介绍:
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继续适当加大财政支出力度;
增加对脱贫攻坚、“三农”、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