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突然接到项继忠电话,说他以“高级农民”的身份“履职”一年多了,有感悟要“报告”。
去年2月,包括项继忠在内的49位浙江农民评上“高级农艺师”“高级畜牧师”等高级职称,这是浙江省首次把面向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的职称评价体系适用于新型职业农民。
给农民评职称,能带来什么变化?记者直奔项继忠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埭溪镇的养殖场。
两人穿着工作服并步前行,每走进一个养殖棚,数百只湖羊齐刷刷围到栏边,“咩咩”致意、憨态可掬。项继忠一边检阅湖羊,一边打开话匣子。
“十年前我39岁,是周边最年轻、学历最高的养羊人,但到现在竟然还是!”他说这样的状况令人着急,因为养殖业不体面,身怀绝技但又“硕果仅存”的农民也不愿子承父业。
对农民而言,“体面”两个字摸得着、沉甸甸。
从如何测算内蒙古牲畜存栏量、预测羊市,到新型职业农民何以传承“末代农民”的衣钵,羊棚里的项继忠侃侃而谈、自信从容。他说,自己这样的农民专家,以前“草鞋没号、野鸡没名”,现在能跟名校教授平起平坐。
功成名就之后,有在田地和市场里摸索出来的“真功夫”,更有“为人民服务”的朴素理想和价值追求,这样的“高级农民”当然体面。
近年来,浙江省农业农村部门屡有创举,给农民评职称、打造“金牛奖”,提高农民的成就感与获得感,重塑农者荣耀,也由此引导大批年轻人返乡下乡、干事创业。
走出羊棚进办公室,项继忠泡上一壶茶,又谈起农业“大棚房”整顿的话题。
多个部门近日展开行动规范农业用地,着力整顿农业大棚房等乱象,让一些投资农旅结合的新型农业主体有些不大理解。作为浙江农艺师学院的创业导师,项继忠最近频繁被问及此类问题。
“已经是新时代了!”项继忠“工农商学兵”都当过,他眼中的这个问题,折射出浙商生存之道的变化:以前靠“胆子大”、敢为天下先,现在必须靠“规范”行稳致远。
“管地的”和“用地的”信息严重不对称,新型农业主体“闷着头干”“想到哪做到哪”肯定不行,农旅结合要做项目规划、与政府规划衔接……在项继忠看来,农旅结合规范起步、走上正轨,政府和企业都要补上“沟通”这堂课。
关于和政府沟通,项继忠现身说法:20亩的湖羊养殖场,想扩大规模发展农业综合体,忐忑地提交了规划103亩的设计方案,没想到吴兴区有关部门、埭溪镇干部召开专题会议,现场铺开图纸比对规划,对项目设计提出宝贵建议,还提出帮助协调林地、进一步扩大项目规模。
“党风廉政建设、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国家这些年做了这么多工作,政商信任与沟通的大环境好多了!”这位“履职”一年多的“高级农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