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亩冬小麦连成一片绿海,三台无人机在低空发出“嗡嗡嗡”声匀速飞行,争分夺秒喷洒除草剂。
“每台无人机载有40斤药水,设置好飞行高度、长度、速度,10分钟就可以完成10亩小麦喷药作业。”安徽凤阳县府城镇十里程村的农民宫明一边说,一边娴熟地操作着控制器。从前仅靠人工作业时,一个工人忙一整天也只能作业20亩。
在这个位于中国淮河流域粮食主产区的农业大县,农户们正全力以赴紧追“农时”,一幅幅“天上飞、地上跑”的春耕图景,取代了“大家小户使耕牛”的传统画面。
“农,天下之大业也。”中国各地正和凤阳一样,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一边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的防控措施,一边通过现代化生产模式的“护持”,确保农业稳产丰收。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创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工人们正在打农药。受访者供图
由南至北,2月已进入中国春耕备耕的繁忙农时,中国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强调,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抓紧解决影响春耕备耕的突出问题,组织好农资生产、流通、供应,确保农业生产不误农时。
尽管各地农村仍需遵守“不出门、少聚集”的疫情防控要求,但现代化农业机械装备却大显身手。“机器换人”解决了疫情下一些农业生产劳动力的问题。
56岁的赵金宝是安徽六安市霍邱县宋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麾下”有50台植保无人机、28台插秧机等农业机械,为农户提供机耕、机育、机插、机播、飞防、收割、烘干等农业全程机械化服务。
“这段时间,我们用5台无人机义务为乡村环境进行防疫消毒,同时用4台无人机累计为5800亩麦田除草,两头都不误。”对于“防疫+春耕”,赵金宝显得很有信心,在前期已流转集中1000亩农田的基础上,今年他还准备扩大200亩。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宋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农业机械。受访者供图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显示,目前全省冬播在田小麦4300万亩,苗情长势好于常年同期,春播预计1600万亩。春耕期间,全省将投入各类农机具140万台,其中施肥播种机45万台套,机动植保机械46万台,植保无人机近4000台。
在中国,农业一直被看作经济发展和治国理政的大事。
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来,从为薄弱的农业生产“补血”,到给现代农业发展“强心”,涉农政策与时俱进,中国由“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步伐不断提速。
不久前出台的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提出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稳定农民工就业等一系列细化举措。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经济形势越复杂,越要稳住农业、稳住粮食。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宋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2万亩以上的育秧备土已准备就绪。受访者供图
此次疫情中,中国农业不断提升的抗风险能力和稳产定力也得到了极大验证。
装备升级,机械作业率提升,农业生产模式从田间向“车间”转换;在经营主体方面,像赵金宝这样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经营的“新农人”越来越多;在生产链条上,耕、种、管、收、卖、烘全程社会化服务,让“一名农户管理数百亩土地”成为现实。仅凤阳县就有“农机大院”43家,去年共为农民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面积113万亩。
2月中旬以来,凤阳县府城镇十里程农机专业合作社忙碌不已,来自本地农户的无人机和植保机施肥喷药作业订单面积有2万多亩。负责人徐善祥说,他们共有收割机20多台,旋耕机20多台,插秧机5台,高腿植保机3台,社会化服务作业延伸到周边省份。
2月12日,中国农业装备龙头企业雷沃重工联合数溪科技、平安产险等成立“足不出户备春耕公益联盟”,推出一系列“无接触种地”新举措,目标是让种粮大户等农业生产主体足不出户就能参与到春耕中来。
在山东宁阳县,100多万农户可以在线购买农资、选用农机;在河北赞皇县,各类农技专家建立了苹果管理、蜜蜂养殖、樱桃管理等10余个科普知识推广微信群,为农户切实解决生产中的难题……
从现代化、高质量农业发展模式中尝到了甜头,如今,中国各地农民即使面对紧张的防疫形势,也没有中断对提质增效的要求。
越来越多的大户在今年的春耕中优先选择绿色优质品种。“我今年要把绿色优质水稻面积从210亩扩大到400亩,这样出产加工的大米每斤能卖5元,而普通大米才2元多一斤。”安徽寿县创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祥胜说。
“现代农业必定生产效率更高,粮食品质更优,综合管理更精细,逐渐摆脱了靠天收的老路子。”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安玉发说。
安玉发指出,全国各地春季农业生产中的装备升级、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和全程社会化服务等实践,不仅展现出巨大的抗风险能力,在疫情下稳定了中国农业的基本盘,而且将进一步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记者刘菁、王圣志、马姝瑞、姜刚、程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