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时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希望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总书记对生态环境和生态经济的论断,是陕西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指导思想,也是秦巴山区扶贫工作增量提质的行动方略。
秦巴山区主体位于陕南地区,是国家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也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其总体经济实力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开发系统性差,导致其区位特色和资源禀赋难以发挥。如何实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是秦巴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题?从现有的资源禀赋看,秦巴山区境内多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植被多样,自然差异明显,物种丰富。其特殊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为秦巴山区生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因此,应该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依托其存量禀赋和区位特色,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构建秦巴山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耦合协同发展,助力秦巴山区脱贫奔小康。
首先,以“生态农业”为“第一车间”,坚持市场引导、质量为先、主体嵌入模式,推动生态农业的规模化发展。现阶段,秦巴山区具有生物多样性优势,农业产业种类齐全,但多而不强、繁而不优,品牌效应不明显。这与秦巴山区本身耕地面积少、碎片化程度高、机械化程度不足有关,也与其重点生态保护区的功能定位带来的开发限制有关。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实现生态农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如何以生态农业强农兴农?一要坚持市场引导和因地制宜相结合,通过区域种植特点进行主导产业分析和目标市场把握,构建良性合理的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做到“细分市场、以销促产、一体多面”。二要坚持质量为先和大规模发展相结合,通过农业“扩面、提质、延链”,开拓生态农业的生产体系,做到“供给侧保质保量、需求侧深度用力”。三要坚持把农民特别是贫困户作为主体嵌入生态农业产业链中,通过品牌宣传、示范种植、技术培训、新型经营主体开发等方式,推动农民的嵌入质量,实现就近就业,共同富裕。
其次,以“生态工业”为支撑,强化绿色、有机、原生态的品牌效应,推动生态工业的集群化发展。秦巴山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天然的资源优势为生态绿色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绿色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延伸生态农业产业链、吸纳农民就业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生产分散、质量不高;缺乏整体规划,存在恶性竞争;营销模式保守,品牌效益不高等。因此,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是以“互联网+”统筹集群化生产,从地域聚集向网络聚集转变,打造在线产业带、虚拟产业集群,突破耕地的碎片化限制,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和监测监督机制。二是因地制宜培育并发展主导产业,以重点区域为据点,推广“一区一品、一品一链、一链一策”的发展规划,围绕“一品”在秦巴山区范畴内构建透明可靠的信息公开和线上线下协调机制,通过学习先进的深加工技术提高深加工水平,拓展和优化产业链,实现生态工业的蓬勃发展。三是解放思想,创新营销模式,在规模可期、质量过硬的前提下通过新媒体环境的网红文化或网红经济,助力绿色、有机、原生态品牌推广,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借此促进“城乡融合、工农一体、内核聚拢”,从根本上既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又显著提高生态工业发展水平。
再次,以“生态服务业”为载体,优化秦巴山区服务业产业结构和生态聚集度,推动生态服务业的特色化发展。一方面生态服务业的发展是农村居民提高居住环境、公共服务质量的良好契机;另一方面秦巴山区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产业链的延伸也离不开生态服务业的加持。现阶段,秦巴山区生态服务业刚刚起步,存在质量不高、系统性差、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在“绿水青山”中发现并创造“金山银山”是生态服务业的可为之处?一是生态农业和工业是秦巴山区天然的绿色生态观光基地,可利用“一区一品”主题,结合该地区的旅游资源,系统开发以自然观光、文化体验、生态休闲和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生态服务体系,为各类种植园打造文化节、亲子园、康养园、体验园等文旅活动,打响秦巴山区绿色生态服务的品牌知名度。二是加强生态服务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农村居民的生活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等,并有针对性地细化农村居民在生态服务业从业的培训项目,不断提升其服务理念和职业技能。三是各地政府要加强合作,依托高级咨询策划团队,携手规划引导整个秦巴山区的生态资源,共建生态服务信息平台,共同引进并留住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归乡大学生,共同培训域内村民成为合格的生态服务业从业人员。
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我们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发展清洁生产,推进绿色发展,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生态工业”为支撑、“生态服务业”为载体,促进陕西生态产业新布局,谱写陕西生态经济新篇章。
王腊银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