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副所长 张莉:要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被统称为“三品一标”。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人们对吃的要求正从吃饱到吃好转变,而“三品一标”更是成为吃好的标准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副所长张莉表示,农业农村部为了积极推进安全优质农业产业化进程开展的“三品一标”品牌提升活动进展显著,但也不乏问题所在,这就要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以满足人们对吃好的需求。
农业农村部为了积极推进安全优质农业产业化进程,于2012年启动了“三品一标”品牌提升活动,但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品牌提升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比如“三品一标”发展不均匀。东部沿海地区覆盖率高,农产品品牌数量多,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高。而在中部、西部“三品一标”产品年产量较低,总量难以满足市场需要,整体发展不足、不均匀。市场“三品一标”以次充好,冒充“三品一标”现象时有发生,源头追溯管理难。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基层相应的工作人员力量明显不足,工作压力大。“三品一标”仍有赖于政策扶持推动,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与外在积极性疲弱。企业只能依赖政策扶助,难以独立发展。“三品一标”的品牌优势也没有充分体现,产品成本高销售价格却上不去,无法体现优质优价。
对此,张莉代表提出5点建议:
1.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对于中西部地区加大支持力度,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大力推动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三品一标”发展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加对产地环境监测费的直接补贴,增加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奖补,增加对绿色有机生产资料认定(认定费和产品检测费)的奖补。通过补贴降低“三品一标”生产成本。
3.提高企业独立自主能力。实施农产品认证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程,将“三品一标”认证登记与质量追溯列入奖补。
4.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对农产品品牌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强化品牌农产品质量支撑,通过品牌化发展来提高农业附加值。
5.将“三品一标”与促进乡村产业相结合。将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作为扶贫重点,加快“三品一标”基地建设,努力实现“乡乡有产业,村村有项目”,为农民脱贫摘帽,增收致富树牢产业根基。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副所长 张莉:以中药材产业带动乡村脱贫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不想却赶上了新冠肺炎疫情。而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药的作用再次被人们关注和重视。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副所长张莉表示,发挥巨大作用的中药材广植于我国贫困地区,中药材种植更是这些地区贫困人口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果在这些适宜种植中药材的地区发展中药材产业,使之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就可实现贫困地区的内源性脱贫。
张莉代表表示,种质资源是提高中药材质量的关键和源头。多年来,药农只种不选,自繁自用,种质退化、混杂现象严重,导致药材产量低,有效成分含量不稳定,直接影响了药材的品质与临床疗效。所以在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以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取得的道地药材才能保证质优效佳。可见道地药材种植的重要性。
张莉代表建议: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野生种质资源保护、生产标准、质量检验、仓储物流、加工研发等体系建设等。强化地方政府对中药材晾晒、科研、加工等用地需求保障,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主要道地药材种植险种,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建议依托种质资源优势区或中药材产业聚集区,因地制宜建设濒危稀缺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开展野生资源保护和抚育,加强野生抚育与人工种植驯化技术研究。引进规模大、实力强的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和中成药生产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原料加工、产品研发等方面的优势,深入挖掘道地药材的药用、食用、保健、化用价值,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中药材产品附加值。同时,建立制度保障机制,推动“产业”变“支柱”。强化中药材生产、加工、流通环节调度,引导产业做大做强,市场规范有序,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特色”“高效”属性,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实现贫困地区的内源性脱贫。
全国人大代表、万山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负责人 华茜:请给农村销售员多一点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让很多人认为电商的大好时代到来了。果真如此吗?全国两会代表华茜正是在最基层农村从事电商的相关工作,帮助农户、合作社销售农产品,以推动当地特色农产品推广。华茜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农产品销售的影响不小,虽然她自己是从事农产品电商这一行,但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因为疫情电商更好做了,依然感到压力。互联网经济一定是与实体经济相关联的,实体经济受到冲击,自然会影响到互联网经济。她还表示,这次突发的疫情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老百姓居安思危的能力差,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而企业层面也应加强对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准备和提升,比如疫情下要控制好资金链,首先保证企业的生存,才能谈到之后的恢复与发展。
华茜代表今年带来两个建议:一是关于改善农村上世纪60年代前出生老人的养老问题。这批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事农务劳动的能力在减弱,目前他们的补贴——“老人钱”并不高,而比起生活实际所需还有差距,建议提高这部分待遇。二是关于加强改善互联网营商环境的建议。现在互联网平台很多,各种经营性平台也各具千秋,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可能是平台方面的问题,也可能是个人的,而只有维护好互联网营商环境才能促进其健康良性有序地发展。
对于“十三五”期间感触,华茜代表表示,乡村产业结构的变化非常明显,传统的农产品正在从产品向商品转变,单一农产品销售正逐步向产业链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变化。此外,在农村,农民的思想正变得更加开放与融合,很多农民在抱团发展,他们可以联合起来,合作生产和经营,以提高收益。
对于即将到来的“十四五”,华茜代表希望政府能关注在农村做农产品销售的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有时候比农民更了解他们自己,更了解农产品。希望能出台一些政策,对这样的销售员群体予以支持,以助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作出更多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植保站副站长 王华生:未来我会持续关注“三农”问题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两会延期至5月底召开,但两会代表和委员们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植保站副站长王华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疫情之下,我们更感受到国家的力量。这种突发事件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但我们国家的政策措施是科学有效的,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于中国的体量大,自然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但相信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们国家在民生方面会有更多举措,微观决策上也会更加精准。而疫情之下,我更关心民生问题,关心‘三农’问题,这也是我未来将一直关注的问题。”
王华生表示,围绕“三农”问题,他很关注“吃”。这不是简单地把食物送到嘴里,而是与之相关的各个方面,包含从种到收、从收到卖的问题,也包含从量到质、从科学(种)到安全(吃)的问题。以广西的柑橘为例,今年疫情期间,部分地区的柑橘滞销,影响不小,也因此影响到农资的销售。农产品没有销售出去,农民就没有资金采购下一季所需的农资,在这条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会受到影响。
去年,王华生代表与其他几位代表联合提出了关于柑橘黄龙病防控方面的建议,涉及冷链物流、无病毒苗、柑橘黄龙病基础研究、省际间联防联控以及制定黄龙病防控国家技术标准等一系列建议,均得到有关方面回复。还有在“十三五”提出的关于促进富硒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建议,也得到了肯定回复,各地富硒产业也得到了更好地发展。今年他又在加强基层植保工作等方面带来了建议。
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王华生表示将继续关注“三农”问题。一是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这也包括农业上的知识产权保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果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就会影响到创新的积极性和效果。二是农业生产结构的平衡问题。农产品的总量,包括分类农产品总量变化一般会影响到它的价格。这就需要科学地引导和安排种植,使量价平衡,农业生产平衡。三是职业农民的保障体系建设问题。农业生产难,农民种地难,想种好地更是不易。现在提倡发展新型职业农民,而建立一个科学的职业农民保障体系,让其收入稳定,他们才有可能更专心地去从事农民这个职业,去钻研农业生产的创新,也就是要保障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