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小杂粮杂豆体系首席专家柴岩教授(左四),王斌研究员(右三),梁福琴高级农艺师(右一)以及岗位专家高小丽副教授(左二)等在子长优质谷子示范基地查看谷子旱情并在田间进行技术指导
全媒体记者 燕军锋
今年开春以来,陕西榆林、延安遭遇了自1995年以来最严重的春夏连旱,气温偏高,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出现中旱和重旱,土壤缺墒严重,农作物播种及生长受限。在6月初,陕西省小杂粮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在对旱情进行研判的基础上,提出了陕北小杂粮和豆类抗旱播种技术与措施,并指导各地农技部门开展了相应的工作。
8月2日至9日,由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陕西省小杂粮产业技术体系、陕西省豆类产业技术体系联合组织的“大旱之年看杂粮”调研活动在榆林、延安举行。陕西省小杂粮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冯佰利教授、柴岩教授,陕西省豆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梁福琴高级农艺师、王斌研究员,体系岗位专家高小丽副教授、刘小进高级农艺师、马香琳总经理等参加了调研。有关县区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种子管理站负责人、技术骨干参与了调研。
调研团队先后深入延安市子长县、安塞区、志丹县、吴起县和榆林市定边县、靖边县、子洲县、绥德县、佳县等9县区,与当地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专家和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大旱之年当地农作物种植情况,杂粮在抗旱救灾中的作用,以及杂粮生产种子供应问题及农民对抢种救灾作物的态度及问题所在;调查了定边姬塬镇杂粮生产现状及冯团庄村冯世生农业专业合作社经验,肯定了冯世生的杂粮优质高产、绿色安全、节本增效生产经验和主要技术措施,是陕北杂粮产业发展的方向。
调研团队考察了延安市子长县炬丰,安塞峁圪垯、张记年糕,吴起醋业,志丹陈海生5个加工企业,榆林市定边喜泳、塞雪、丰源、定之荞,靖边远特,子州进军,绥德天野绿色等7家杂粮加工企业,了解了各公司的加工能力、经营状况、品牌建设和新产品开发情况,共同探讨了如何发挥每个企业特色优势,稳定杂粮产品生产能力,如何积极开拓市场,如何打造品牌,如何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其中定边的荞麦加工、子州的进军杂粮加工经营值得学习。
调研团队通过到农村、下田地、走企业、进工厂,对陕北小杂粮和豆类生产与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全面了解了陕西小杂粮生产现状和小杂粮产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结合陕西省生产实际,将在进一步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来陕西省小杂粮产业发展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