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积极参与的三大国际铁矿石巨头却集体缺席第九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业内人士解读为,会议议题的“火药味”让三大巨头选择避开“矛头”。 10月15日至17日,一向被业界看作新一轮铁矿石价格谈判的热身前奏——第九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在青岛举行。而今年的会议上,三大矿山却未在被邀请的发言单位之列。 记者注意到,今年矿石供应商发言单位的阵营由FMG公司、澳大利亚API矿业公司、澳大利亚AQUILA资源公司、澳大利亚WPG资源公司、澳大利亚HANCOCK资源公司等新生力量组成。而纵观历年会议,2007年10月30日在大连举行的第七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有CVRD执行董事Jose Martins先生发言,2008年10月23日在青岛举行的第八届中国钢铁原材料研讨会有力拓和必和必拓的人员发言。 第八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于2008年10月在青岛举行,它为2009年谈判作了铺垫。中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大型钢企,如宝钢、力拓、必和必拓、新日铁都曾参加过发言,为第二年年初铁矿石价格协议的签订打下伏笔。 “这次青岛会议,中钢协已经定调,要求改变谈判规则,三大巨头肯定不想在青岛碰钉子。”兰格钢铁分析师张琳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张琳认为,现在三大矿石巨头很明显就是要稳住局面。“哪怕三大矿山给予日本、韩国优惠价,哪怕亏本,他们也会找机会分化中国钢企的关系,保证三大矿山在中国的最大利益。” 此前,中国与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等矿商进行了长达数月的价格谈判。最后,中国拒绝了这些矿商已经与日本、韩国和台湾达成的2009-2010年合同年度33%的降价幅度。 而这种拒绝是前所未有的,因为按照传统机制,一旦一家矿商与一家主要钢铁企业达成第一笔交易,整个行业就得遵守这个标准。但有分析师表示,在始于2010年4月1日的合同年度里,基准定价机制仍将继续占据一席之地。 而今年三大矿石巨头的缺席不得不引起业界揣测。张琳分析指出,欧、美的粗钢产能利用率均呈上升态势,由于中国有些北方钢厂的冬储以及补充原料库存导致了进口矿4周的连续上涨至91美元,另外由于印度西海岸受雨季影响,而推迟了近一个月的发货期,由此导致国内港口印度矿显得货紧价扬,等待题材来炒作,以推高现货矿价格。 从宏观层面分析,全球经济回暖,中国会先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中国是目前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国,中国的钢铁工业及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三大矿石巨头视其在中国的市场利益是最重要的。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公司正准备赴上海或香港股票市场上市,证明他们舍不得中国市场。”张琳一针见血地说。 但目前来看,要想具备真正的话语权,我们还存在诸多困难。“中国的钢铁工业内忧外患,产能严重过剩,钢价低位震荡甚至有些品种继续下探,去年中方在降价33%不接盘,今年突然放风涨30%-35%,回到2008年令中国承受惨重代价的矿价,中方很难跟进。”张琳担忧地说。 不仅如此,中国钢铁企业“窝里斗”的现实、钢铁企业难以形成合力以及国际贸易谈判技巧的缺乏也使“青岛热身”擦出的铁矿石谈判“火药味”风头弱了一些。但有业内专家对记者说,从无奈接受到据理力争,再到严词拒绝,中国的钢铁企业正在走出寻求改变被动局面新路径的第一步,相信这是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