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88门户网公众号

88门户网 -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88门户网 - 手机版

农业农村部遴选发布十大农业优异种质资源

   2024-07-22 147小编147小编330
核心提示:11月23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国农业优异种质资源,通报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进展情况。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

11月23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国农业优异种质资源,通报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进展情况。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巡视员李书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刘均孙好勤介绍,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启动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目前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一些濒临灭绝的资源又重获发现。

会上发布了十大农作物、畜禽、水产优异资源。它们分别是庄红贡米、濮阳莛子麦、珍珠玉米、海萝卜、芹菜、维西糯山药、芮枣、大果型野生猕猴桃、达川乌梅、永兴棉花;查吾拉牦牛、帕米尔牦牛、凉山黑绵羊、玛格绵羊、岗巴绵羊、霍尔巴绵羊、多玛绵羊、苏格绵羊、泽库羊、阿克鸡;长江刀鱼、鱇浪白鱼、中华鳑鲏、黑斑原鮡、黄唇鱼、黄鳍金枪鱼、锦绣龙虾、中华圆田螺、中华鲎、红毛菜。

一次重要的普查——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

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事关种业振兴全局。没有种质资源作基础,再先进的育种技术和保障条件,也不能凭空育出新的品种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质资源工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把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列为重点工作,中央印发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列为首要行动,把种质资源普查作为种业振兴“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的首要任务。

孙好勤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农村部先后组织过两次全国农作物和畜禽种质资源征集调查,但距今已过去30多年和10余年,水产种质资源迄今还没有开展过全国性调查。新形势下开展全国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快摸清资源家底、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发掘一批优异新资源,已成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一项紧迫任务。

孙好勤表示,这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组织规模之大、覆盖范围之广、技术要求之高、参与人员之多,都是历史上没有过的。为推动普查落实落地,农业农村部重点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强化统一部署。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从今年起,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农作物、畜禽和水产资源普查,摸清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和性状等家底,抢救性收集保护一批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二是强化上下联动。农业农村部成立了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分别设立农作物、畜禽、水产普查工作办公室和技术专家组。各省份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县级进一步加强力量配备,确保全国一盘棋部署、一体化推进。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全国自上而下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累计培训超过300万人次。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通了普查网站,研发了信息系统PC端和手机APP,有效提高普查效率和精准性。四是强化调度指导。建立月调度制度,及时通报普查工作进展。

截至目前,农作物种质资源方面已全部完成共2323个县的普查与征集,畜禽方面行政村普查覆盖率达到97.6%,水产方面普查覆盖率超过95%,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填补了两个空白——

首次在青藏高原开展普查,首次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

受条件制约,20世纪80年代和本世纪初开展的两次畜禽遗传资源调查都没有完全覆盖到青藏高原。时建忠表示,“今年是第三次全国畜禽资源普查的第一年,在全国面上普查的基础上,我们将青藏高原作为重点,提前开展系统调查鉴定,抢救性收集一批珍稀资源,填补了前两次资源调查的空白。”

为做好普查工作,今年4月27日,青藏高原畜禽遗传资源重点调查启动会专门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一是任务到专家。成立了重点调查专家组,按照畜种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位专家,要求专家与各相关的省区农业农村部门做好对接,全程参与。二是目标到基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当地基层人员30多万人次,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实施方式,把普查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县、乡、村以及每一个牧户。三是信息到场户。制作了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的数据库,将现有的948个品种制作成图片、视频和文字,方便农牧民通过手机快速查询,对比是否是一个新的资源。

时建忠介绍,这次普查国家派出了200多位专家深入青藏高原区域,按照发现的线索开展现场查验,对每一个新发现的资源把好两道关:一是现场审核的验收关。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了解文化历史、详细审核系谱、开展体型外貌比对和生产性能的测定,初步判定是否为新的资源。二是实验室比对确认关。对初步判定的新资源再进行DNA的比对分析,从基因上再次进行最后的判定。经过层层把关,10月18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通过了在青藏高原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

今年我国也是首次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几十年来,地方水产品种质资源消失的风险在不断增加,特别是由于江河建设一些水电设施,阻断了河流水生生物的恢复通道,品种资源消失的风险在增加。李书民介绍,“今年开展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非常及时,截至目前,已发现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异水产种质资源。不仅特色和名贵鱼类品种多,而且其他的稀有水生生物资源也很多。”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和产业优势——

种质资源要转化为好品种

种质资源是种业创新的基础,有了好的资源才会有好的品种。钱前介绍,从种质资源到品种,首先是对种质资源进行精准鉴定,明确它的高产优质、抗病性强、抗旱、耐盐碱性好、营养高效、株型优良便于机械化作业等优良特性,根据这些特性找到对应的基因,为新品种培育打好基础。其次是基因杂交,发现了优良基因后,通过杂交组配、辅助选择等手段,将优异的性状结合在一起。对玉米、水稻等作物,可以通过培育优良的父母本,利用杂种优势,形成杂交玉米、杂交稻这样更优良的种子。对于小麦这样多倍体作物,还可找到它的具有抗病、多花的偃麦草、冰草等野生亲戚,通过远缘杂交的方式,将优良基因导入其中,形成突破性新品种。“优异的性状到优异的品种,过程还是非常艰辛的,驯化过程、人工辅助育种过程时间非常长。”钱前说,此外,目前还可利用最新的生物育种技术,利用种质资源所蕴藏的优异基因,开展分子设计育种,快速定向进行种质改良和品种创新,实现新品种培育的目标。

优异的种质资源如何推广应用?孙好勤介绍,普查收集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第一步,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再利用,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一是把优异种质资源性状挖掘出来。这次普查对新收集的种质资源,从高产优质、抗虫抗病等特征特性进行了基本农艺性状鉴定,后期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鉴定,把全生长周期的表型性状搞清楚,明确育种可利用的优异基因,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素材。二是把优异种质资源共享起来。目前正在推进资源登记工作,推动发布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目录,通过构建资源信息系统,实现种质资源共享的数字化、信息化,让科研单位、企业和育种家知道种质资源有哪些、在哪里、怎么用。三是要把优异的种质资源开发出来。组织开展优异资源的展示推介,讲好种质资源故事,鼓励地方品种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充分调动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开发利用的力度,加快培育一批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粮、宜机宜饲、专用特用突破性新品种。

国家种质资源库是确保我国农业种质资源长期战略保存的重要设施,是“国之重器”。孙好勤表示,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已于9月份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7月份已批准立项,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10月份已正式投入运行。此外,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升级改造有关工作也开始启动。

 
sdf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c)2008-2023 88号建材网 北京斑马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