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地带,气候干燥而冷凉。有40余年种菇历史的河北承德平泉市,正迈出探索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式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新步伐。
地处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在推良种、建基地、扩加工、促产销等方面作出整体布局,向建设西北寒旱农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的目标提速前行。
全国闻名的“大桃之乡”北京市平谷区,以健全都市农业产业体系为农业现代化的方向,正在聚力提升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建设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农业现代化推进机制和有效途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国家现代化筑牢基础、建立支撑,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于2021年7月联合启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提出把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类型、不同条件地区农业现代化模式,率先在点上实现突破,示范带动全国面上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提升。
创建启动以来,经综合考虑生产基础、装备水平、产业链、政策支持等因素,优中选优,目前已遴选出100个县(市、区)为第一批创建名单。立足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各地按照部署要求,制定方案,提出规划,明确路径,形成推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的燎原之势。
探索推进机制,形成广泛动员力
推进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努力。按照三部委要求,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必须建立政府推动、上下联动、社会支持的农业现代化工作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紧抓不放、常抓不懈。
短短几个月,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密集出台政策,制定措施,建立体系,形成凝心聚力推进创建的格局。
肩负“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农业大省江苏率先在全国启动省级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形成“2+6+20+1”评价指标框架体系。
“这个体系既包括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水平这两个一级指标,也包括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二三级指标。”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处长黄挺说,这一体系围绕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体现江苏特点,已初步促成全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联动局面。
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山东省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乡村振兴分类推进机制,同时创新性开展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确定寿光等10个县(市、区)为试点单位,推进政策集成、要素整合、制度创设。
吉林省构建规划统领机制,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梯次跟进的规划体系,并构建全方位考核评价机制,形成联动协同推进格局。
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探索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X”,即“领导小组+法定机构+运营管理平台”联动科研、国有企业、种业龙头企业等单位,同时引进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国内外龙头企业入驻注册,搭建起种业科研公共服务平台。
全国“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省花垣县,聚焦要素保障,创新政策机制“组合拳”,加大财政投入,引导金融支持,成立全国第一家县级乡村发展基金——花垣县十八洞乡村发展基金会,推动社会公益力量参与示范区创建。
同时,陕西、贵州、河南、广西、云南等地构建起有力的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制度体系,积极整合财政、用地、金融、科技、人才等要素投向示范区,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和产业发展要素支撑平台,形成长效保障机制。青岛市形成“政企学银”多方协作互动,宁波市推动多个平台项目建设,重庆市荣昌区强化项目落地和配套服务,有力有序统筹推进示范区创建……
明确创建目标,科学制定“时间表”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围绕生产轻简智能高效、产业体系健全发达、经营主体集中活跃、产品绿色安全高质,各地立足本地发展实际,把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一体设计、一体推进,明确提出创建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科学制定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时间表”。
山东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1个重大突破+5个基本建成”总体思路。“也就是到2025年,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基本建成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强省、农业科技强省、农业机械化强省、农产品加工强省、农业开放发展强省,80%以上的涉农县(市、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处长刘振杰说。
福建省坚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不仅确立了到2025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总体目标,还提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0万亩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等量化目标。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立足都市农业类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提出推进城乡产业、人口、要素、设施四个融合,破除城乡发展壁垒,示范引领城乡一体化。
地处世界公认的玉米黄金种植带和寒地水稻黄金种植带腹地的内蒙古产粮大县扎赉特旗,把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作为示范区创建的一项重要目标,计划到2023年实现玉米综合机械率达89%,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99%。
大桃种植面积近20万亩,并聚集7个优质畜禽种质资源的北京市平谷区,提出依托示范区创建打造北京“农业中关村”。“我们将聚焦现代种业、数字农业等‘高精尖’领域、‘卡脖子’环节开展技术攻关,加速打造硬核‘农业中国芯’。”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示范区创建相关负责人史长利说。
河北将全面建设农业创新驿站,深化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宁夏提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大连金普新区计划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升行动,创建农业智慧云平台对接“城市大脑”……
一个个规划,一项项数据,汇成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具有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图景。
设计推进路径,画出可行“路线图”
几个月来,各地不仅对照目标任务,科学设计推进路径,合理选择创建模式,画出“路线图”,而且已经甩开膀子迈开步子,用实际行动推进落实。
湖南省根据各地县情特点,分区分类推动创建,如花垣县着力发展“小而精”特色优势产业,浏阳市主要发展智慧农业,澧县则突出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
河北省着力发展产业联盟,创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66个,让434万农户分享了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建成疆天棉图数字农业示范区30万亩。
全国排名第四的产粮大县吉林省梨树县,依托14个300公顷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和万亩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区,集成应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加快推进国家种植创新应用基地建设。
面向打造集种薯培育、规模种植、精深加工等为一体的引领示范高地,“我们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19家种薯企业高标准建设种薯产业园,打造脱毒种薯扩繁核心区。”定西市安定区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成员赵永萍说。
山西晋中市太谷区突出科技引领,逐步形成“科技研发-试验试种-规模种养-生产加工-营销推广-物流配送”的全链条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
按照“填平补齐、完善提升”的原则,河北平泉市正着力通过绿色化、品牌化、标准化,共享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其中共享化就是要支持产业协会、产业联盟和产销集团,形成资源集中、生产集群、营销集约的共享格局,通过重点项目落实现代化。”园区服务中心主任袁德华说。
河南兰考县打造了包括数字乡村综合管理云平台、数字种植管理系统、数字渔场管理系统等板块的数字乡村综合管理平台。重庆市荣昌区正着力构建以生猪屠宰、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等为基础的农牧高新技术产业格局。
……
一张张蓝图,正在循着可行的路径,向农业现代化的方向铿锵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