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温州市金属行业协会的牵头下,70家钢贸企业出资2.8亿元组建温州市金属投资有限公司,并规划投资近6.6亿元在龙湾区完成金属大厦及金属交易中心两大实体建设项目。
此举被业界视为打破国内长期以来钢铁流通领域“散、小、多、乱”的经营格局,率先吹响钢铁流通整合的第一声“集结号”,标志着我国钢铁流通行业的整合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并在金属流通行业中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娘家舅”14年经营打下整合基础
11月10日,在新成立的温州市钢材交易中心,温州市70家钢贸企业组建的温州市金属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州金投”)举行揭牌仪式。
回首两年来市金属行业协会经历的风风雨雨,作为协会秘书长的周美新感慨万千,“要把70家温州主要的钢贸企业拉到一起组建公司绝非易事,如果没有协会这个‘娘家舅’极力撮合,70家钢贸企业就不可能摒弃前嫌走到一起。”
长久以来,温州的钢贸商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宁可做鸡头,也不愿做凤尾,只顾埋头把自己的事业搞大,却不愿意与人合作,结果许多钢贸商的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停滞不前,而面临的危机和困难却越来越多。
我国钢铁流通领域一直存在“散、小、多、乱”的经营局面,市场无序竞争不断,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一些钢贸商竞相压低价格,甚至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扰乱了市场秩序,温州也不例外。
自从1995年12月温州市金属行业协会成立,通过加强行业内部整治,规范行业市场秩序,并确立了为政府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协会会员服务的宗旨,在帮助会员企业维权、沟通政府部门、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逐渐赢得会员对协会的认可,会员单位也从最初的35家发展到目前200多家。
市金属行业协会会长、金属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会昌表示,“温州金投”能够成功整合70家钢贸企业的力量,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抵御市场风险,这不是想到就能立即办到,其背后有着金属行业协会十多年来打下的坚实基础,是协会的凝聚力和当前钢贸企业面临的集体困境,才使得大家走到一起抱团取暖,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历时两年88次会议整合方案成典范
作为国内第一家试水整合的钢铁物流企业,“温州金投”从最初的公司规章管理制度设立就完全按上市公司的标准制订。历时两年,先后召开了88次会议,70位钢贸商集体协商制定了公司的管理制度,民主选举产生了9名董事会成员,5名监事会成员,制定了公司今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这70家钢贸企业来自全市各县(市、区),基本都是温州金属行业里的龙头企业,各方之间同样存在权益之争,因此每次开会都讨论得很激烈,尤其在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的问题上争论最为激烈,大家都想争相进入董事会、监事会。想要把各碗水都端平,金属行业协会这个“娘家舅”可不好当,这个问题也一度让秘书长周美新犯难,一旦处理不周全,那么首次整合钢铁流通行业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周美新以“娘家舅”的身份与各方展开商讨,最终通过提名候选人公开开展差额选举的方式,在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人事布局上兼顾到各县(市、区)的利益,做到区域平衡,最终顺利敲定70家钢贸企业的整合方案。
70家钢贸企业成功整合,为原本一潭死水的钢铁流通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今年3月20日,国务院出台《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目前我国钢铁流通秩序混乱,钢贸企业达15万家,可没有一只真正的“领头羊”。
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已是大势所趋,宝钢、鞍钢、山东钢铁等钢铁生产企业正在掀起新一轮兼并重组热潮,而作为钢铁流通领域却一直悄无声息。此次温州70家钢贸企业出资2.8亿元组建温州金投,使得温州人在整合钢铁物流行业中再次成为先行者。
为此,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特发来贺信称:温州此举在行业转型升级、提高集中度等方面,已经为全国金属材料流通行业的协会、商会和金属材料流通企业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抱团改变购销格局争夺“定价权”
据业内专家介绍,我国的钢贸企业与钢厂建立的是长期代理协议的供销关系,其实是一种买断式的代理关系。这种“买断式代理”是钢贸商动用自有资金,先和钢厂签订协议订货,到货后按市场价格出售并从中谋取差价的模式。
这种“买断式代理”对于钢贸商来说,在定价上始终没有话语权,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国内钢材价格经历了一轮过山车,对此市区六虹桥钢材交易市场的店主们至今记忆犹新,不少经销商被迫暂时退出市场。
“此次试水整合就是为了打破传统单一供销模式,实现一种统购分销格局。”叶会昌表示,“温州金投”可以通过从钢厂取得低价集中采购权,继而再分给每家企业进行销售。
前期他们将会进行调研,并收集、统计每家钢贸企业的销售数据,再分析得出下一年的采购量,避免盲目操作,尽最大可能做到有效采购。
业内专家称,大钢企往往只与经销规模在几百万吨、资金信誉度好的一级代理商合作,小型钢贸企业往往只能从二道甚至三道贩子手上拿货,定价自然高了。“温州金投”此举实际上就是想要直接和大钢企对话,散而小的钢贸企业格局致使其与钢企之间的关系已不是‘服务’与‘依存’,而更像是一种对抗,只是钢贸企业‘敢怒不敢言’。一旦规模大了,就可以直接从大钢企拿货,把层级的利润都留在自己手上。
据周美新介绍,温州钢铁贸商通过抱团组建大型钢贸集团公司,坚持走集中采购之路,定将大大提高其与上游钢厂之间的定价权,从钢厂博取批量低价的优势,充分实现钢材流通服务型企业的角色转变,进而改变多年来钢铁流通商所做的经济贡献与其身处社会地位不相称的局面。
打造钢铁物流“航母”覆盖浙江大部和闽北
组合建立“温州金投”,53家钢贸企业总部集体搬迁至位于机场大道1697号的温州钢材交易中心,只是温州金属行业在钢铁流通领域走出实质性整合的第一步。
投资近6.6亿元人民币规划建设温州金属大厦及金属贸易中心项目,打造一艘钢铁物流行业的“航母”,将入股钢企,开发矿产,投资房地产,完善多元的经营策略,才是温州钢贸商梦寐以求的心愿。
在龙湾区府附近,一个占地25.5亩的金属大厦已经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审批,未来或将建成温州地区最大的集电子信息交易平台、商务会议中心、现代仓储和配送加工、后勤服务中心等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服务完善的金属大厦与金属交易中心,力争打造温州金属行业的总部经济和交易中心。
一直以来这些住名楼、开名车的温州钢贸商受传统销售模式的限制,只能是在码头周围租着简陋的农房,做着上千万元的生意,办公条件十分简陋。温州献宇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云义告诉记者,传统的现货交易模式已经不合时宜,势必会被新型的电子信息交易平台和物流体系所取代,温州金属行业必须要朝着这个趋势发展。
随着温州市“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和城市东扩,杨府山、浦西等码头将要搬迁、改建,钢贸企业集体搬迁也是顺应城市的发展。
据悉,预计2014年,温州金属大厦和金属交易中心将实现总入驻企业250家,市场将覆盖到包括浙东、浙南、浙中的浙江大部以及闽北等地区,年销售额预计在306亿元,销售税金将高达1.99亿元,并将为社会提供1750个就业岗位。
业内专家对此表示,温州金属行业的整合,未来定将拉动温州仓储、剪切加工、现代物流等边缘行业的经济增长和纷纷效仿。倘若说,温州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在当年我国改革开放中创立了“独立涛头”的“温州模式”,引领了我国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那么,“温州金属”业态的整合模式或许亦将成为全国钢铁流通业乃至其他边缘行业整合的一大“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