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生物育种技术已成为全球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和争抢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发展,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迫在眉睫。
12月7日,“2023世界5G大会—5G与智慧农业育种论坛”在河南郑州成功召开。论坛以“5G加持生物育种”为主题,邀请了国内外专家院士、解决方案提供商、应用企业围绕5G等技术在智慧农业育种中的应用和解决方案等话题展开探讨,为加快新一代数字科技和生物育种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建言献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
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二级巡视员窦鹏辉
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二级巡视员窦鹏辉在论坛致辞时表示,近年来,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加速创新,并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也深刻地影响和塑造着农业生产方式。生物育种是现代农业的芯片,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5G数字种业创新发展领域广阔,比如种子资源挖掘,粮食作物种业优势区物联网测控、田间监测、智能催芽育秧、基因组选育、遗传评估等数据分析系统,相信通过产学研用各领域共同努力及参与,将推进智慧育种进入一个新历史阶段。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杨玉璞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杨玉璞在致辞中指出,河南在种业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育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5G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生物育种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服务,通过5G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控,对病虫害等的早期预警,对农作物生长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提高育种的效率和质量。希望通过这次论坛让更多的人了解5G技术在农业育种领域的应用,感受科技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变革。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谷晓峰
随后是来自农业领域的专家发表主题演讲。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谷晓峰发表题为《信息技术IT驱动的生物育种发展》的主题报告,他指出,生物育种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要通过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综合性状优良品种,持续提升相关品种培育,有赖于生物技术的科技创新。未来,要构建IT驱动生物育种创新体系,加速源头基础理论,强化IT+BT的融合,加快数字新业态应用,形成系统化创新链条;强化IT和BT融合智能设计的重大平台建设;构建信息技术驱动下的生物技术产业新业态,推出一批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领军的种业企业。“我国必须加大创新与产业化的力度,突破关键技术,融合瓶颈,培育新型产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对目前国际上数字育种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技术优势,提出发展重点,结合自身的科研工作实践,对数字育种技术未来应用做出系统阐述。他指出,未来智能设计育种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育种走向4.0是一个方向,在这个方向发展过程当中,需要信息科技的支持,像人工智能、大数据,IT推动BT的创新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同时,他也指出,目前智能设计育种,国内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我们将打造一个有中国产权的分子育种信息平台,支持智能设计育种工作。”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赖锦盛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赖锦盛指出,智能设计育种是快速发展的一种育种技术,也是BT、IT融合的典范,他以玉米为例,介绍后基因组时代的玉米智能设计育种。赖锦盛指出,全基因组选择技术是利用覆盖全基因组大多数代表性区段的基因型信息,构建针对育种目标性状数量值的“基因型到表现型”的预测模型,进而,可以仅通过基因型分析来实现表现型估算,节约传统育种过程的表型观测时间、空间或规模等操作成本,提高育种选择效率。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副主任章张介绍了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情况,以及在农业组学数据方面建设进展。他指出,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资源,也是新型生产要素。面临现在国际复杂的局势,粮食安全已经提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针对科研方面产生大量的农业组学数据,如何“存好、管好、用好”农业组学的数据极为关键。章张认为,“存管用”的最终目的首先是实现数字化,数字化之后再实现智能化,要加速种质的创新。
作为农业科技巨头,先正达致力于中国种业创新。先正达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应用遗传学和新技术发现助理总监姚骥分享了先正达在商业化育种过程中,数据驱动的玉米智能育种实践。他主要从如何选择合适种质资源、如何选择后代、如何组合种质资源产生所需要的品种三个方面介绍先正达做的工作。同时他也指出,先正达正在积极建立无人机等智能数据收集平台,促进田间测试的表型更加精准,进一步提升育种的预测准确度。
除农业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代表,还有三位来自ICT领域的企业代表发表演讲。华为农业事业部总监车鹏发表题为《筑牢数据底座,助力农业科研》的主题演讲。他指出,行业智能化正在重塑我们的时代,智能世界,未来已来。目前行业智能化面临四大挑战:算力、算据、算法和应用。车鹏还表示,华为以确定性的技术架构来应对不确定的需求,支撑智能化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前不久,中信农业联合深开鸿、华为共同发布国内首个农业自主可控的农业开源鸿蒙操作系统,改变以前七国八制的局面,统一标准、统一传输模式。”同时他也提到,“华为做的大模型,能够批量培养有能力的工作人员,让农业科研更简单。”
阿里巴巴达摩院智慧农业负责人顾斐分享了阿里巴巴达摩院在智慧育种平台建设方面的进展。他介绍,智慧育种平台主要是利用BT+IT+AI的能力,赋能育种行业的发展。平台包含基础数据管理、测序数据分析、统计分析、大数据和AI四部分。顾斐指出,智慧育种平台构建了一个手机端采集的模块,能够在田间通过扫二维码的方式录入表型性状等等系列数据,在平台里面进行系列分析,5G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偏远的地点接入5G信号,能够在田间任何位置将这些数据快速地录入,并且传输到中心服务器,这样能够极大提升育种家在采集这些数据的效率。”
中国联通政企客户事业群副总裁杜宁让指出,育种是保粮的核心,数字化是育种发展的新动力,当前,5G+数字种业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期,发展空间巨大,应用前景广阔。对于5G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杜宁让提出要加强数字育种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强化5G+数字种业示范引领走向,也要加强充分合作,促进行业协同。他表示,中国联通将不断探索智慧育种建设模式、技术创新,不断拓展育种建设成果,也将携手与优秀合作伙伴共建生态,共谋发展,积极贡献联通智慧,联通方案,联通力量,共同谱写种业振兴美好新篇章。
最后环节,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谷晓峰主持圆桌论坛,河南农业科学院院长张新友、河南农业科学院院士许为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书记刘录祥、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马有志,分别就农业生物大数据整合与应用、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交叉融合、智能设计驱动的重大品种创制三大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