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经济局最近的一份统计显示了东汽在绵竹的地位:把东汽算在内,机械行业的工业产值占到绵竹市GDP的65.48%,不算东汽,则只占到绵竹GDP的9.78%。
今年产值预期将达200亿元的东汽走后,年产值不超过20亿的绵竹机械行业将如何前行?
东汽迁出,目标怎样实现
一场地震,让拥有三大支柱产业的绵竹工业先失一臂:东汽迁出。2008年6月21日,德阳市委决定将东汽迁往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不过,在德阳市统筹规划下,新东汽的注册地还将在绵竹市,地税也将交给绵竹市。
绵竹的工业和重工业一直占据了重要地位,震后工业如何重振,无疑是考量绵竹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震后绵竹市定下的目标,将“两年重返十强县,三年再造一个新绵竹”,而重返十强县的时间节点就在今年。
“我们计划到2015年将食品工业、机械加工与硅酸盐行业,化工行业分别打造成百亿行业。”绵竹市经济局副局长杜华介绍,“具体来说,就是做大做强以剑南春为龙头的食品工业,整合提升以龙蟒集团为代表的磷化工产业,配套完善与东汽等重大企业为代表的制造和加工产业,硅酸盐发展到40亿元,机械制造要发展到60亿元水平。”
从20亿到百亿行业,路有多远
走进东汽实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东汽实业),你完全感觉不到这与东汽是两家公司——统一的“DEC”标致、统一的蓝色工装。东汽实业最初职工主要在东汽中从事后勤岗位,后来逐渐涉足机械加工产业,除了生产风机等零部件,还逐渐进入了核电领域。目前东汽实业拥有职工400余人,其中一半从事机械加工一半为东汽后勤服务,去年产值4个亿,力争2015年实现10亿。
属于东汽子公司的企业,在绵竹还有3家,目前都算是绵竹比较大型的机械加工企业。
“东汽的迁出,对绵竹的工业经济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那么大。”绵竹市经济局副局长李永祥介绍说,“我们原来就有100多家作为东汽配套产业的企业,它们之前的关系和技术纽带不可能说断就断”。
经过两年的灾后重建,目前绵竹市机械加工企业已恢复发展到107家,总产值近20亿元,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4家。
背靠大树,寻找更多“保险绳”
位于绵竹市北京工业园占地210亩的四川鑫坤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主体建筑已基本成形,预计今年10月就将竣工。这个总投资约5亿,今年投资达2亿元的项目让总经理周述军忙得不可开交:“土门镇100多亩老基地在生产,200多亩的新基地又在建设。”
灾后重建大大提升了绵竹的招商环境,北京工业园凭借优良的生产环境正迅速催生外地和本地企业在园区落地。东汽实业也在北京工业园中新增了100亩土地的工厂,主要进行工业包装。
以前没有园区的绵竹,现在不仅有了3个园区,而且几乎都按照七通一平的高标准建立。“最近从北京引进了两家企业,一家投资3.5亿元,一家投资5亿元。他们都是在东汽拿订单的。”杜华表示,地震后迎来了企业发展的春天,很多企业借这个机会扩张。
绵竹还制定了5个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激励企业发展:给156个企业达3.6亿元的补助;工业、企业的发展资金,技术改进淘汰落后产能资金,通过政府贴息的方式各准备资金1亿元等。
背靠大树好乘凉。与东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绵竹机械企业不仅继续保持着与东汽的联系,加快技改跟上东汽的新能源步伐,还积极开拓其他市场,寻找市场的更多“保险绳”。“这几天,我们绵竹机械行业的老总们正在德阳工商联的组织下在英国寻找商机。”杜华笑道。